我所住的小区南边有一个门,这个门的马路相对有点窄,两辆车并排行使会有些挤。但因为临近正马路,所以业主们大多喜欢从这个门进出,也因此时有车辆碰擦的情况发生。
小区的后面有个北门,相对来说宽敞很多,平时往那个门出入的车辆也不多,车辆进出很是顺利。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车辆碰擦事件,小区的保安们开始引导业主从一个门进,从另一个门出。
他们采取的方式比较原始,就是好心“劝说”。
他们每次在你开车出去时,把你的车拦下,笑眯眯的跟你说,请以后从北门出,南门只能进。
而业主们每次也都是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但下次仍然继续往同一个门进出,我也不例外。
保安们虽说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你一再劝告,请你从北门出,但当你从南门出时,他们也照样让你出去,毕竟你是业主,他也不好多得罪你。
于是,小区里关于车辆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的问题折腾了大半年,却一直没解决。
大家仍然从同一个门进出,南门也因此经常拥堵不堪,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车辆没半个小时根本都出不去。
这一幕与我们企业里发生的现象多么相似啊。
举个简单的例子,早上关于迟到的问题。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你只是每天“好心”的对员工说,“大家早上请不要迟到啊”,说这话时还满脸堆着笑脸,生怕你过于严肃的表情惹员工生气了。
那些迟到了的员工们也每每在迟到后显出些许歉意,但问题是,他们继续迟到,并且有那么几个人还总是屡教不改的频繁迟到。
他们每次都有各种各样的,听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迟到了,他们也总是表示歉意,承诺下次“尽量”不迟到,但问题是,迟到的现象没有改观,还是继续迟到。
我们不少的管理者喜欢“说教”,喜欢不厌其烦的与员工谈话,追求将心比心。
多累啊,这样管理员工还不把人累趴下?
在经过时间和精力成本都不低的大量的说服教育后,如果员工的行为仍然没有改观,或者说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的管理者们便苦恼不堪,觉得这些员工怎么说都没用,是员工们冥顽不灵。
我们也经常听到管理者发出这样的抱怨,“这个问题我都说了上百遍了,他们怎么还是没记住,还是做错呢?”气极了的管理者可能还会骂一句“猪脑子”。
我们都知道在企业里,所有需要重复沟通的事情,所有需要重复做的工序,都必须文字化,用文字将每一个步骤记录下来,包括每个步骤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遇到此问题时可以运用的解决方法等等。
以此形成公司的管理手册,沉淀公司的知识体系,以便新员工上手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梳理工作的流程。
对于我上面谈到的关于“迟到”的问题。
如果你的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并不严格要求员工几点上班,几点下班,那当然无所谓,不用去管理。
但如果你们企业跟大多数企业一样,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规律的,自然是必须严格杜绝迟到。
迟到这事也许本身并不算太大的事,但重要的是迟到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无形中会影响组织的风气,影响组织的精神,这就严重了。
杜绝迟到,根本不需要反复的说教,你只需公示相应的管理制度即可。
什么情况下迟到了,怎么处理。
一个月连续几次迟到了,怎么处理。
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人例外,严格按制度执行,大家自然就不敢迟到了,除非他存心不想再在这家公司干下去了。
对其他事情的管理也是一样的。
组织里不少的内部协调沟通工作,本身并不是什么沟通技巧优劣的问题,也不是对方自觉不自觉的问题,而是组织的工作流程没有被有效的顺理,组织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者够健全但执行不力。另外还有一个因素,那便是组织的精神,组织的风气不够好。
有效的管理应该是有条不紊的,员工们训练有素的按照各自的轨道行事。
内部沟通工作量大的企业,无疑是组织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