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大同世界宣言
作者:北京大学 张维迎
摘要:2500前年孔子提出大同世界的思想。150年前到至今先后出现过世界八大宣言,其中,最著名、危害最大的是《共产党宣言》,为了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已经付出上亿人的生命,天下人越来越穷,这个宣言提出两个错误的观点:一是消灭私有制度;二是阶级斗争,从实践来看这条道路走不通,中国、俄罗斯等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改正了这些错误。其实,实现大同世界非常简单,只要大家都追求金钱,不要把别人的财富当成自己的财富,大同世界自然就到来了。
茅于轼老师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经济学家、伟大的伯乐,这是我对茅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其他经济学家所不具有的素质。茅老师是老右派(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都属于右派),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主张正价值观,使天下人都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茅老师的思想里已经体现出强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
2500年前孔子对大同世界的理想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世界描绘的社会是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150年前《共产党宣宣言》问世,说:“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无产阶级大同世界的理想,怎样去实现这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呢?马克思等人提出两点:第一点消灭私有制度;第二暴力革命。从100多年实践来看,已经有上亿的老百姓为了这个《共产党宣言》付出生命,天下的人越来越穷,很显然离大同世界的理想非常遥远,代表着负价值最大化。
2011年12月9日法新社和德新社接连报导:捷克已正式批准[里斯本条约]。报导说:欧盟的其它26个成员国已经通过该条约,而捷克总统克劳斯成为欧盟国家中最后一个批准该条约的领导人。欧洲人已经抛弃了各种历史宿怨,坚定不移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欧洲一体化迈进。成果斐然可观。北美洲那边,如众所知,美国和加拿大亲如手足,走北美洲一体化道路,也只差一份类似于[里斯本条约]的文件了。亚洲怎么办?是不是也要走亚洲一体化的道路?这是不是人类走向大同世界的必经之路?
李白诗云: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再难的蜀道也被我们踩在了脚下!人类一定会走向大同世界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迫切地需要一个新的宣言产生——《大同世界宣言》,欧洲人、美洲人、亚洲人、奥洲人、非洲人时刻也不能离开这个宣言,尽管有些国家还思想意识还保守、落后,不愿意承认大同世界所表达的思想,但是只要追求金钱,一天比一天多,就离大同世界已经不远了。
一、赚钱是大同世界的根本目的,越来越多
价值学理论是经济学的根本,一切其他理论的根本,金钱又是价值学理论的根本,是价值学理论核心内容,一切不同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金钱来表达,在这里可以用《价值球模型》表示四种不同的价值和金钱的关系:
金钱在《价值球模型》中处于球心的位置,价值球的两端分布着正价值和负价值,控制价值球的旋转(包括正旋转和负旋转),正价值和负价值的关系为:
正价值=负价值=±1000
其中:正价值=剩余价值+经济价值+最大价值
负价值=腐烂价值
茅于轼老师对《价值球模型》中的球心金钱留言:
金钱无往而不胜
钱之所以能够流通无阻,是因为人人都愿意接收它.接收的原因是下一个人也会同意接收它.所以钱能够流通,而且能够测量价值的原因是它可以购买一切商品.因此货币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相连接.只有在一般均衡状态下钱能够流通无阻,能够测量价值.如果有一些商品购买时要出示其他证件,钱就失去了度量价值的功能.也正因为如此,WTO区分成员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前者钱可以测量价值,因而享受正常贸易的条件;后者钱不能流通无阻,不能享受正常贸易的条件.可以用反倾销条款起诉它.
由于钱的无往而不胜,争夺资源的战争一去不复返.资源可以拿钱买到,何必打仗死人.美国打伊拉克,有人以为是为了石油资源.完全错了.日本人侵略中国起初也是为了资源,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日本不用打仗,变成了经济强国.
赚钱越来越多是什么含义呢?这里面有三层含义:第一,一天比一天多;第二,一个月比一个月多;第三,一年比一年多,这样的观点在价值学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在这里可以用价值学理论的价值链表达:
……剩余价值—经济价值—最大价值……
2011年9月23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宣布了他和他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国2030:迈向共同富裕》的文章,首次把大同世界和金钱联系起来,文章讲了三点:第一点为什么是2030年,第二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是美国2.0-2.2倍,第三共建“大同世界”是“中国创意”。胡教授的这篇文章丰富大同世界的内涵。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人来讲赚钱越来越多,最高兴、开心。譬如,有一个人第一天赚了100元,第二天赚了200元,第三天又赚了300元……这样能不高兴吗?2012年06月05日,普京新任期内首次访华推动中俄关系迈向更高水平。此次普京访华,将主要议题放在中俄经贸关系上。2011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总值为792.4亿美元,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从2001年中俄贸易额106亿美元到2011年的近800亿美元,中俄经贸关系在中俄整体关系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去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将“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作为未来十年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目标。
2012年6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结束拉美之行时说,中拉合作是一篇大文章。双方合作潜力巨大,现在刚刚破题。中拉距离遥远,但太平洋再宽阔也阻挡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关键在于我们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温家宝说,这次拉美之行我走了四个国家。拉美与加勒比国家同中国的贸易总额在2400亿美元左右,但是与不少国家的贸易还处在初级产品贸易阶段。因此,四个国家的领导人提出来要增加贸易附加值,也就是说提高制成品出口比例,这是必然的。关于贸易问题,温家宝说,这次我们提出了两个翻一番:一个是到2016年与南方共同市场贸易额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另一个是中智两国到2015年实现贸易额翻一番,达到600亿美元。这既传达出中国对发展拉美经贸关系的诚意,也向世界传递出信心。经过努力,我们完全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
关于一个单位赚钱越来越多,一个人赚钱越来越多的事例实在太多了,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二、实现大同世界的手段有四点:追求自由、国家灭亡、人口下降、仁者爱仁
1、对自由的追求
古代大思想家庄子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蓄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就是说,沼泽里的野鸡走十步才啄一口食,走百步才喝一口水,它不希望被蓄养在笼子里,虽然精神旺盛,但并不舒服。这是一个野鸡追求自由的思想,更何况人呢?自由是我们人类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他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就如同生命一样,不经正当程序不可剥夺的。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侵犯别人自由的现象呢?这个话题要到原始社会末期说起,才能以理服人。在原始社会末期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是农业分离;第三次大分工是特殊的商人出现。这个特殊的商人和今天的商人是不同意义上的两个概念,它有三种特殊的身份,一是氏族领导,军事领袖和今天单位的一把手,说一不二,讲话算话的人;二是生意人,把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易,得到的好处归自己的;三是强盗的身份,在市场上交易过程中认为比自己势力小的氏族单位直接动手去抢,或者看到别的氏族可以欺负的也直接去抢别的氏族的剩余产品。这个特殊的商人最后就演变为后来的皇帝,把天下的财富归自己所有,侵犯别人的自由。
怎样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呢?这里可以分为两种行为:第一是为了掠夺别人的财富直接把人杀死,然后财富归自己所有;第二是不要别人的生命,直接把别人的财富变为自己的,例如今天的腐败。对于这两种行为,我称之为“强盗逻辑”,使别人不幸福,自己幸福。
首先说第一种行为要别人的生命。在中国历史上有15次消灭人口的大屠杀,每一次大屠杀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人口消灭,多的有2—3亿人口消灭。现在可以举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代文人记载说,张献忠为证明他杀人有理,在全川各地立了许多“圣谕碑”,就是张的语录碑,文曰:“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所以又被称为“七杀碑”。到底有没有“七杀碑”?经过1950年代以来的研究,的确发现了几块传说中的“大西皇帝圣谕碑”,如今四川广汉市的公园里还竖着一块。只是碑文与清人的说法有点出入,文曰:“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后面不是七个杀字,但正如当代著名南明史家顾诚先生评论的:此碑杀气之明显,也是可以一眼看出的。
第二种行为不要别人的生命,直接把别人的财富变为自己的。目前中国贪腐严重。中国官场的贪腐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官大贪、小贪小贪,无官不贪,“当官不为钱,请我也不来”,这是一些官员的口号。有一个具体的事例:新华社重庆2011年12月23日电题:将侵吞国有资产当作“事业”--北京三九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特大国企贪污案反思。重庆检方发现,在王观超的一个笔记本上发现他在2001年写的一段话:“多成立几家公司,用公款在里面玩,赚了归自己,亏损由国家承担,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茅于轼老师有一篇文章《追求自由使人们得以摆脱贫困》指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谁也不会想被关进监狱,这就是人向往自由的证明。而且在一个自然状态下人本来也是自由的。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由被剥夺。其原因很简单,某些人的自由比别人的自由更重要,一般人的自由要让位于他们这些特权者的自由。于是历史上追求自由的运动就开始了。
那么,如何使别人的自由不受侵犯呢?美国前总统布什已经非常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2、国家灭亡
列宁说:“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顺着列宁的思路,国家的本质就是强盗,是由大大小小的强盗构成的,是一个大强盗对另一个小强盗的财富无偿占有,小强盗对全体老百姓的财富无偿占有。国家的职能有两个:第一是对国内的全体老百姓的财富抢劫,强盗;第二是对国外进行领土扩张、战争,对国外的老百姓的财富抢劫、强盗。
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庄子对国家和强盗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孔子说:“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就是说,君王的宝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里盛满了鲜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总是希望他的帝国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就是说对于窃钩者,人们自然恨之入骨,见之喊打;然而,对于窃国者,就难得看到几个人会愤怒了。
国家怎样才能走向灭亡呢?首先要知道国家的本质是强盗,强盗绝对不会放弃强盗行为,只要强盗看好的财富肯定要抢劫,你的财富就是我的财富,不会和你讨价还价。譬如说,越南看好中国的南沙群岛,越南人说,这南沙群岛是他的,已经把南沙群岛划入国内法里;还有菲律宾说黄岩岛是他的领土,等等,这些都说明国家的本质是强盗,把别人的财富当成为自己的财富。其次国家走向灭亡只有西方国家才能完成此任务,有二点理由:第一,公元前252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当时秦国地理位置属于西方国家,这是武力暴力消灭国家,使六国灭亡。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
第二点理由是当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消灭其他的国家,为什么当今的西方国家有这样的能力呢?这是他们的价值观、价值链所决定的:
……经济价值1+经济价值2……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没有这样的能力呢?也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价值链所决定的,俄罗斯的价值链:
……剩余价值1+剩余价值2……
中国的价值观、价值链:
……腐烂价值+剩余价值……
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当今西方国家的价值链和俄罗斯、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价值链已经比我们先进了许多,这一点必须要承认。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采用两种办法消灭其他国家的主权,第一是武力、暴力消灭专制国家的主权,消灭这些国家的强盗,把权力还给全体老百姓,例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当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札菲被逮捕和击毙之后,据朝鲜传媒报道,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访问了保护金家属安全的995司令部。并作出了“不要因今天的失误,造成明天的苦杯”的讲话。第二种办法是经济自由、贸易自由,一切以金钱为中心赚钱发财,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允许把别人的财富当成为自己的财富,不允许强盗的存在,使其他国家走向灭亡。
3、人口下降
制度决定人口,人口的多少完全是制度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政策来决定的,政策和人口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般来讲,越是先进的制度人口越少,越是落后的制度人口越多;如果把此话反过来讲,越是先进的制度人口越多,越是落后的制度人口越少,很明显就不符合现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美国实行地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可是人口越来越少,下降趋势。
这里可是用事实来证明这一观点,美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过去十年中,美国人口增长率仅为9.7%,创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新低,这也被视为近五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的一个象征。一些城市甚至还发生了人口大幅缩减的现象,因为大量居民迁往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还有一些家庭因财政状况不容乐观而推迟了生育计划。美国《新闻周刊》根据人口调查局的数据,在总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找出了在过去10年间人口急剧下降,且18岁以下居民人数下降最多的十大城市。该报道分析称,由于年轻人口缩水严重,这些城市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人口危机,发展前景堪忧,被称为“末路”城市。
为了进一步说明越是先进的制度人口越少的正确性,是否带有普遍现象?可以在几个实行先进制度的国家、地区(新加坡、韩国、台湾)搞一个实验,鼓励这些国家、地区的老百姓生产人口,是否会人口上升而是下降呢?首先新加坡生育率从1960年的5.45急剧下降,1975年低于更替水平,1984年只有1.62。1984年新加坡提出新的人口政策,鼓励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妇生育三个或以上孩子(又是生优生学误导),但生育率却未升反降。1986年解散家庭计划组织,1987年开始大幅度调整政策鼓励生育,但生育率仅仅从1987年的1.62提升到1988年的1.96(只出现了一年的补偿性生育小高峰),1989年再跌回1.75,到1996年之前一直稳定在1.7,1997年之后再次下降,2002年之后只有1.2左右。
其次,韩国在1962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从5.5左右不断下降,1983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995年降到1.65。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人口学界就是否应继续鼓励少生的生育政策的辩论。结果“开明派”占了上风,政府于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转而实行“新人口政策”。但并没并出现补偿性出生高峰,生育率仍然继续下降,2005年降低到1.08的极度危险水平。
再次,1965年起,中国台湾省开始实行“家庭计划”,提倡“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随着经济的起飞,生育率从1963年的5.47不断下降。1984年制定“优生保健法”。1989年生育率只有1.68了,台湾家庭计划的口号才转变为“一个嫌太少,两个恰恰好,三个不嫌多”。1992年修正《纲领》,将人口成长目标由过去的“缓和人口成长”改为“维持人口合理成长”。虽然政策改变,但是生育率却并没有回升。2006年再次修正《纲领》,提出“实施人口教育,营造有利生育、养育之环境”,但是仍难阻生育率下降势头,2010年只有0.895了。
通过上述三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越是先进的制度人口越是下降是有科学道理的。大同世界实行了先进制度,对人口数量的要求不是多而是少啊!
4、仁者爱仁
孔子提出“仁者寿”的概念可见《论语?雍也》。其中说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什么是“仁”?孔子所谓的“仁”,主要是指“爱人”,“仁者,人也”;就是要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对仁者爱仁也只能停留在书本的知识,很难回到实践中,例如南京黄甫集团懂事长陈光标是否属于仁者爱人的范畴呢?在中国第一个公开承诺裸捐,第一个每年拿出企业净利润的50%做慈善……“中国首善”陈光标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那么,对于仁者爱仁必须要赋予新的含义:第一,必须要有财富、金钱,这是帮助别人的提前条件;第二,必须要用自己的财富、金钱去帮助别人,决不允许用别人的财富、金钱帮助其他的人。这里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事例:1959年三年灾荒开始的那年,一方面国内大规模的饿死人,毛泽东却把上千万的老百姓的生命粮出口到其他的国家420万吨粮食。这些粮食足够2000万人吃一年。粮食从十分稀缺的地方流向不很稀缺的地方。毛泽东就是拿中国老百姓的财富、金钱去别的其他国家,这是大同世界所不允许的。
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仁的思想,有一个小故事《购买上帝的男孩》说,一个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着一家一家商店的询问:“请问你这儿有上帝卖么?”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的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60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的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珀鲁特普抚养长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教授角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信。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帕特鲁扑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从这个《购买上帝的男孩》的故事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这个老头非常有财富、金钱;第二,这个老头用的自己的财富、金钱去帮助帕特鲁;第三,这个老头做了好事,不留名非常感人,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地方。这个老头才能真正仁者爱仁。
最后,只要大家都追求金钱,不要把别人的财富当成自己的财富,大同世界就自然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