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谬尔森与《经济学》


旧文新贴(7)

2005-9-4

萨谬尔森与《经济学》

萨谬尔森在经济理论上的卓越贡献是对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1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为此,1970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但是,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普及性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经济学》出版于1948年。最初写作这本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第一版出版后,其受欢迎程度大大出乎作者的预料。以后,根据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每过几年就进行修订再版。1998年出版了第十六版。实际上,《经济学》出版后不仅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而且畅销世界各国。

《经济学》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 萨谬尔森《的经济学》的是经济思想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综合。学术的分工和综合是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萨谬尔森之前,经济学曾经出现过两次综合。第一次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年)1848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该书为挽救李嘉图体系的崩溃,将李嘉图理论同其反对派的理论进行了综合并且建立了经济学历史上的第一个折中体系;第二次综合是马歇尔(1842——1924年)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将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进行综合,建立了第一个微观经济学体系。在萨谬尔森的《经济学》中,将马歇尔等人的微观经济学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进行了综合,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在其以后的发展中,萨谬尔森又将其他经济理论综合进去。例如在第十二版中就综合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在第十四版中则又加进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理论。

第二, 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传播。凯恩斯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揭示了自由竟争条件下市场失败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市场失败的宏观政策体系。但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一部经济学专业著作,显得晦涩而艰深,不利于其传播。在《经济学》中,萨谬尔森以教科书的形式阐释了凯恩斯理论。由于《经济学》的成功,凯恩斯主义理论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并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可以说,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既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萨谬尔森《的经济学》的成功。

第三, 萨谬尔森《的经济学》开创经济学教科书写作的新的模式。长期以来,经济学著作以晦涩难懂著称。其中包括令非专业人士难以忍受的枯燥的教条、繁琐的推理。萨谬尔森开创了一种清新自然的写作方式。语言生动、简明,形式活泼多样。在理论阐述的同时辅之以案例、典故。经济学因此成为一门公众能够接受的科学。实际上,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成为经济学教科书写作的范例。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要想流行,就必须采用萨谬尔森的模式。目前中国市场上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例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无一不是采用萨谬尔森的写作模式。

 萨谬尔森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经济学家。他一直关注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并一直处在经济发展的前沿。70年代以来,由于凯恩斯主义在解释和解决滞涨问题时陷入了困境。以综合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其他流行经济理论为己任的萨谬尔森体系的正统地位受到一定威胁。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占去了萨谬尔森体系的不少风头。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理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萨谬尔森体系不再是唯一的经济学的正统理论。但是,由于萨谬尔森不断对《经济学》进行修改订正,不断充实其内容;同时由于《经济学》作为教科书所具有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萨谬尔森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几乎每个月他都有一篇有分量的论文问世,并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新版的《经济学》中。这使《经济学》历经几十年仍然保持着充分活力。

 PS:十来年前,一个在读书的朋友要交一篇读书笔记。一餐酒后,我随手写了这个东西给他应付差事。那时我,萨缪尔森还健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个传奇。大概不会再有一本教科书会像这本书这样再版那么多次(19次),翻译成那么多的文字,影响那样广泛。不过,对于理论经济学家的萨缪尔森来说,《经济学》的成功究竟是好还是坏呢?在一般对经济学有所了解的人中,萨缪尔森就是教科书《经济学》的作者,就是一位经济学的综合者,就是一位通俗经济学著作的写作者。可实际上萨缪尔森并不如此简单。在我前些年的课堂上,一个学生动情地引用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者来说,在我们一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萨缪尔森。当我们刚刚进入经济学殿堂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初级教科书《经济学》的作者萨缪尔森;当我们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们会遇到《经济分析的数学基础》的作者萨缪尔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会遇到在经济学很多专门领域都有建树的萨缪尔森。可是,大多数人只是在第一阶段遇到过萨缪尔森。我这些天在读一些关于八十年代的书。刘再复说起自己的一段与著作出版有关的经历。1983年的时候,他的《性格组合论》出版。一年就印了六版,三十多万册。钱钟书告诫他说,不要再印了,显学很容易变成俗学。于是他终止再次印刷。萨缪尔森似乎没有钱钟书或者刘再复那样在乎“明哲保身”,他几十年持之以恒地修订再版《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对于学科地位的提升,起到居功至伟的作用。萨缪尔森趋势之后,我曾经在课堂上动情地说道,我们都是萨缪尔森的学生。是的,在我们接受经济学教育的年代,我们的老师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徒,他们的教材就是《资本论》,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被《资本论》所局限。对于现代经济学,他们了解很少很少,而且从心里排斥。是萨缪尔森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世界,这个世界逻辑清晰,内容充实。那是一种与人有关的经济学,而不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那样一个世界里畅游,我们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畅快。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我所收获的还不仅仅是经济学知识,我感觉自己领悟了某种精神。就在今天,我的知识根基,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