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的提出已有多年,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城镇化和汽车普及加快带来的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问题。统计显示,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0.6平方米,远低于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平方米的水平;同时,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正以15%的高速率增长,而城市道路的增长率仅为3%左右。因此,智能交通成为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从概念到战略,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到相对完备的前提下提出的。根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的初步构想,到2015年,实现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的感知和监控;出行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其熟悉方式获取所需出行计划和实时出行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担力,缓解城市拥堵,便捷出行;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
智能化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