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建立“可信任雇主”的名声




  斯坦福大学的戴维-克雷普斯1990年的《企业文化和经济学理论》一文,以极简洁的数学逻辑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

  克雷普斯指出,建立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公司建立作为一个可信任的雇主的名声。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条要求,我们大多数的雇主为了眼前利益,却往往做不到。

  在我们的身边,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屈指可数。

  我们见到的更多是机会主义的权谋文化。

  企业也好,家庭也好,包括我们每个个体都得有精神、信仰,也就是文化。

  没有精神,我们个人、我们企业便无灵魂可言。

  而没有灵魂,只能被称为行尸走肉。

  在企业里,制度再完备,面对的情况却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

  现代工业化组织大多实行科层制,科层制的企业有事无巨细的工作流程,科层制组织的血液便是书面记录,所有的工作,事前、事中、事后都要有详细的书面记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组织里,一件事情得到控制的标志就是这件事情记录在纸上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官僚主义也是科层制必然要付出的一种代价。

  去年底,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我的同事有幸走进了广汽丰田,在这样的大型组织里,你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其严谨的指挥链系统、严苛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完备的管理制度。

  我们在与一些管理者访谈的时候,少数管理者也谈到了丰田的制度太完善了,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有明确的标准。

  因此,他们认为公司显得有些官僚,处理问题时流程太繁琐,响应速度慢,在这样庞大的组织里,他们认为自己以及其他员工的创造性都受到了抑制。

  也许事实正如他们所说,但在丰田这样的大型组织里,个人私利的达成、员工个体个性的施展很可能反而会破坏组织的目标。

  丰田不需要员工有太多的创意,不需要员工有太强的个性,丰田要的是绝对的执行和统一。

  这就是丰田的企业文化之一。

  在丰田访谈中,在我们一定量的不记名问卷调查后,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员工是非常信任丰田的,他们认为在丰田工作,能给他们强烈的归属感。

  我想,这就足够了。

  至于面临发挥个人创意,施展个性的障碍,这也许正是生存在这些大型组织里的职业人必须付出的职业代价吧。

  说回企业文化。

  我愿意再重复一次,克雷普斯说,建立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公司建立作为一个可信任的雇主的名声。

  听起来十分朴实无华,没那么高深莫测的一句话,却非常经典,道出了企业文化的真谛。

  的确如此,雇主在员工面前有可信任的名声,员工才有可能在面对各种无法预料的事情时,以企业的利益为准绳,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员工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相信公司、相信老板、相信高层,他们相信自己的所做所为迟早会获得该有的回报,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回报。

  所以,员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愿意采取最有利于企业的行为,是因为他们“信任”!

  如果企业老板、高层不能在日常的工作交往中,给予员工这份充分的信任,你怎么可能奢望员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像老板、像高层你们一样思考?要求普通员工们能以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呢?

  换作你是普通员工,你能做到吗?

  就算你能做到一次,但如果作为员工的你,对高层都不信任,你能持续做到在突发事件时维护公司的利益吗?你心甘情愿去这样做吗?能长久吗?

  别太高估我们每个人的觉悟了,没有圣人。

  你肯定也不能,因为背后缺乏支撑你采取这种行为的信念的力量。

  既然你自己都做不到,你怎么可能奢望其他员工在不信任作为老板,作为高层的你们时,要他们像圣人一样要求自己呢?

  这实在是很不成熟,一厢情愿的想法。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可信任雇主的名声”非常难!

  但作为老板,作为高层,如果你对企业的发展有更高远的规划,从长久来看,惟有赢得员工的信任,赢得客户的信任,除此别无他法。

  当然如果你只是抱持机会主义的捞一把就跑,自然用不着这么严格的要求自己了。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员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你的企业会经营的越来越辛苦。

  不过如果你是市场政治家,与某些手握大权的关键人物有密切的关系,你当然仍然可以有好日子过,但很有可能会好景不长,你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对于大多数实实在在做企业的人来说,企业的品格或者说老板的品格,高层的品格的修炼将越来越迫在眉睫。

  为了企业的未来,我们着实应该建立“可信任雇主的名声”。

  关于这方面,克雷普斯认为,上级面临食言的诱惑的情况其实在企业的上下级之间随时都在发生。

  如果员工普遍都对上级持一个食言的预期,就不能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工作。

  实际工作中困难在于,不仅仅公司高层要恪守承诺,还必须要求所有的管理层在面对员工时都恪守承诺,为此可能要放弃唾手可及的短期利益与诱惑。

  但,真正能这样做的企业太少、太少!

  更重要的是,这种承诺除了各种明文的、正式的承诺,更包括非明文的,口头的甚至暗示的承诺。

  信守这些或明或暗的诺言,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我们任重道远。

  一家企业必须建立“可信任雇主的名声”。

  同理,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也必须建立“可信任的职业名声”。

  惟有此,才有光明的前途可言。

  “建立可信任的名声”。

   在此,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