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者的创新说
20世纪以来,随着民俗学的进步,关注端午节的学者与日俱增,有建树的论说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1.祭祀龙图腾说
闻一多先生始倡此说。他在《端午考》一文中对端午节的起源旁征博引。详细地论证,提出端午节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崇拜的节日,是“龙的节日”。
2.端午源于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