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别判断能力下降,理想与价值观迷失。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主要归因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各类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各种社团等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象,但是,无论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由于对知识“爆炸当量”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知识鉴别、判断能力的欠缺;同时,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确的价值选择变得更加困难,直接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而世界各国、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过度强调自我,社会公德失范。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高,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日俱增,他们渴望独立,期盼一个没有约束、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足够大的时空;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们的独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滞后于身体素质,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这使社会和家庭难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独立的期盼。这就导致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发生冲突,以及代沟的扩大,有些学生心胸狭隘,不懂得宽容和妥协;有些学生思想偏激,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反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差,对社会道德的约束产生抵触。
3.思想网站功能缺乏,内容简单,难以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虽然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还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存在多种问题:如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简单化、教育过程形式化,网站面目呆板,没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或内容泛化,缺乏个性,影响力不大;功能简单,针对性弱,有效性差,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以上这些现状与问题,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亟待探索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