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选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读:

    简单概括来说,前一句说自然的本来状态,后一句说人类有目的性参预情况下的状态。

    对自然社会现象,不要先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要“无觉无欲”地观察对象的客观存在。只有置身事外,方能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但是研究自然社会现象,“无觉无欲”状态只是切入点,而非落脚点。如果没有演化成后来的“有欲”状态,就没有了对人类的现实意义。在“无欲”状态下观察到“妙”的基础上,按照人类的目的,参与其中,施加影响,以便观察事物的进一步演化,目的是寻找到能为人类所用的规律。

    牛顿无意中观察到苹果落地,引起兴趣,感觉到苹果与地球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作用力,这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但是这只是初步认识,他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有目的性的做了很多实验,最终验证了万有引力的存在,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缴”。

    这两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在面临个中纷繁复杂的情况时,需要首先在“无欲”状态下跳出圈外,秉承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弄清整个情况的来胧去脉,抓住事情的关键,认清事情的本质。继而以“有欲”的心态去决定事情怎么做。对于人来说,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最难得却是自然处事、一切顺“道”,最不难的却是心怀欲望、自陷困顿。“有欲”容易“无欲”难,所以老子才这样尊尊告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