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教养”也可成公考标准


  前几天,有感于某单位招录公务员时以性格内向和人际交际能力不强为由拒录了三位大学生,写了一篇博文《终于盼来了“性格内向”的理由》。文章发表后引发争 论、非议和曲解,某报以《“性格内向‘又何妨》为题,刊发了我的署名文章,与本文原意相去甚远。这里再一次强调,排除用人单位有不正之风或黑幕因素以及其 它人为因素,如果真是以性格内向或与人沟通能力不强为由拒录的话,不仅理由充分,而且还真是一个进步,一个选择人才标准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且把性格内向和与人沟通能力的标准放在一边,以教养为例再来谈谈公考以及有关选择人才标准问题。

  什么是教养?按照百度百科解释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在我看来,教 养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和修养的合成,因此看教育和修养有关系,但不等于修养;修养与教育有关系,但不等于教育,于是就有了第三个名词教养。不管怎么解释,有 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是太普遍了,这种普遍不仅影响到国民个体素质的评价,而且影响到国家形象。这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 部的教养问题。

  我们先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广西合浦县某女干部下乡慰问灾民。由于没见该镇主要领导出面,该干部脸色大变:“叫我来是干什么的!”然后,置等候慰问的受灾村 民不顾,丢下一句:“我身体不舒服,先走了。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说罢,驱车扬长而去。活动组织者和乡镇干部们被惊得目瞪口呆。长沙曾连续发生三起领导干部违规违纪事件其实都是教养极低所致:县委书记酒后驾车袭击交警,市副检察长酒后驾车肇事连撞17位行人,区安监局副局长泡酒吧与人发生冲突致死。还有广西某地一位镇党委副书记因闯红灯被曝光后大闹报社,辱骂记者,临走甩出一句话:“我明天还来!”。

  这些公职人员除了权利意识膨胀、缺乏法制观念等等之外,我看他们骨子里都就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们当多大官、发多少才和成多美的名也是没有教养的贱货。 列宁曾经说过:“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我想说的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不会贪污受贿,而且也决不会在公开场合摆谱、撒野,更不会去做滥用 权力、谋取私利的事情。

  如果上面说大了,那我们说说小些的:有些干部开会所有文件都是秘书代笔,发言内容空洞无且冗长无味,除了照本宣刻以外不会说自己话,完全没有自己的表达。 到下面考察只做假大空的表面文章,到学校考察,让学生给打雨伞防晒,而操场上几百名学生在太阳底下跳舞,险些晕倒。参与植树造林,假模假式铲几下土不说, 还要带上鞋套。接待媒体采访或者公开场合雷人雷语迭出:“你是替共产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老百姓想坐车,臭不要 脸!”带着大队人马下乡考察,警车开道,马力十足,一路尘土飞扬,鸡飞狗跳,兴师动众,让百姓避而不及,跳脚骂娘。在生活中,比如接待外国投资人,点一桌 子鱼翅鲍鱼鸡鸭鱼肉,大把花钱,浪费起来一点不心疼,投资者见状撤回投资说,你们花纳税人的钱一点不心疼,钱给你们花不放心。还有身为领导,对于下属态度 骄横,动辄骂人,对保安、门童、服务员、司机、前台服务员等小人物态度更是蛮横无理,颐指气使,戾气十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养有礼仪方面的问题,比如见到生人不会说你好;迟到了不会说对不起;与人握手眼睛看别处;出国高声喧哗、酩酊大醉,逛街抢购已经成为中国人在国外的三大 景,请问出国考察人员当中相当一部分人不都是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吗?教养也有习惯问题,比如打喷嚏的震天一吼,与人说话时二郎腿一翘,餐桌上瞎扒拉不说,还 老吧唧嘴等等。教养还有态度问题,比如有些官员随意插断别人说话,或对女士、残疾人以及没文化的群体表现出蔑视,当众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等。无论是礼仪、习 惯和态度都是没有教养的问题,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品德和能力,影响领导干部在百姓中的口碑,并决定其公信度和驾驭力,甚至还影响到 了国家形象。

  教养如此重要,没有或缺少教养给个人、给部门、给企业、给社会和给国家造成如此损失,难道还不该成为公考或各级领导选拔以及其它人才遴选的标准吗?!

  也许有人会说录用人才时的学历标准不就有教养的成分吗?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教养与知识学习和学历考量有一定关系但不等于知识和学历,有知识学历高 但教养低的人多的是,反之学历不高、没有多少知识的人有良好的教养也不少。教养需要学习,更需要熏陶和养成。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将教养列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的重要内容,一直延伸到大学,还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实践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学校出来的人都应该充满了贵族气,或曰雅气,而这贵族气和雅气就是教养。教 养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难以包罗万象,但教养的核心是明确的,就是教育和修养。教养的核心说明教育在教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多么重要,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深 化,必须包括教养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选人用人的导向亦很重要,各种择人标准中加进教养是必须的。

  又有人要问,既然如此重要如何考核公务员的教养呢?我看笔式和面试都可加入这方面内容。如可问,应考者到国外去为啥不能大声喧哗?为啥不能当着穆斯林的面 说猪?两会女代表女委员集体穿旗袍出场好不好,为什么?新闻能否应电视台要求念稿、摆拍?被采访者明确表示拒绝采访者时该怎样办?等等。还可设场景考量, 比方说你问我一个事情,我用信息告诉你之后,你应该用信息对我表示感谢,还是打电话过来说?设计一个医院病房,被检测者突然见到老朋友如何表现等,这些都 是检查应考者有教养与否的参考依据。

  我国当前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所缺乏的东西有很多,我以为教养是其中之一。现在可怕的还不是缺乏教养,而是在人们心目中,特别是在公务员和各级领导的选拔 标准和实践中,教养似乎是个无足轻重、无所谓的是,根本就提不到桌面上来。老的领导和公务员不说了,如果一批年轻的和正在成长中的公务员是没有教养或者是 对教养没有足够认识的人,那不仅影响中国形象。而且未来中国与世界接轨并融入到世界文明潮流中可能还十分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选择人才的形式越来越重视了,无论是选择什么职务,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拿出许多样式多的形式,殊不知,没有内容的充实和调整,即使再 花哨的形式,也很难选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三个面向人才。只有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标准,人才选拔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公正、透明和服众,这 一切,远远不是一张文凭和学历所能确定的。

  有一天,“教养”及其许多我们还没认识到的都可成公考标准,人们啊,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