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高等教育对中国的崛起,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批评,却一浪高过一浪。批评的焦点剑指中国大学投资很大,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却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发明创造者、科学家和工程师。
已故科学家钱学森尖锐的提出,‘为什么中国没有办法培养出世界顶尖的人才?’钱的提问,在中国形成一股浪潮,逼迫大学教授和官员,不得不重新考虑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问题的根源是行政化严重,学校课程和教学方法落后,等等。
近年,大家开始探索,希望通过举办一流的私立大学,来改变目前僵化的教学体制。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另一个学习的渠道,另一方面,为大学的改革提供大片的自留地。
杨福家教授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曾经是复旦大学校长,也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担任10年的名誉校长。他的聪明才智和观念,可以给政府出谋献策,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
最近,温总理希望他在北京和天津附近,开设一家私立大学,用创新的理念,打破现成的条条框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路径。下面是杨福家校长关于设立一流私立大学的办学思想,经过他本人同意,我转发到我的博客,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学习一些有益的思想和理念。
创办几所一流的民办大学(杨福家)
我国民办高校现况
从199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机制”,到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我国民办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民办高校已有676所,占全国普通高校24.83%,在校学生477万,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17.22%(如不计非学历成人教育,这一比例应为20%)。
现举一城市为例说明民办教育的重要:据说,从重庆发展的要求,到2020年高校在校人数必须从现在的75万发展到130万,经过仔细分析,新增的55万中的40%靠公办高校,60%必须靠民办。
民办学校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国家对民办学校的要求、重视程度与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那末民办高校怎么办呢,前进方向在那里?
我国民办高校的两个错误趋向
一是把“专升本,本升研”作为民办高校的追求。好像只有可以招研究生了,就是上档次了,可算是高水平的民办高校了。其实,360行,行行出状元;专有专的状元,本有本的状元,研有研的状元;它们之间只是分工不同,无高低之分。否则,社会不能发展,经济不能上升,人民生活不能提高!美国的烹饪学院、纽约服装学院是“专的状元”;威利姆斯学院、阿姆赫斯特学院是“本的状元”,有的排行榜把它们排在哈佛学院(哈佛大学中培养本科生的学院)之前; 普林斯顿、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是“研的状元”。他们都是一流的民办(私立)高等学府,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能进哈佛的而进了烹饪学院这类高校的学生,并不罕见。
二是把“三本朝二本走,二本向一本跑”作为一种追求。招收一本生的高校是一流的高校,二本是二流,三本是三流。
造成这一错误倾向的根源不在民办高校,而在有关部门对沿用至今的高校分批次录取的办法未做及时调整,从而形成的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一本,二本,三本”只说明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学生最重要的差异是头脑中的火种不同,潜能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每一个人都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在教师、家长帮助下,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既是学生自己的责任,也是教师与家长的责任!教育给了学生发现自己的机会。
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只要进了学校就应受到平等对待。如果各类学校都争要一本,二本,那末三本学生到那里去?!现在的三本学生总感到“低人一等”,这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的不尊重,也违背了育人的根本理念。在一流的学校里,分数是学生的隐私,除了学生本人,其他人,包括家长也无权知道,除非得到学生同意。笔者主张取消一本,二本,三本的分类方法。凡是能使学生找到自己火种的学校,能使大多数毕业生感到“这个学校改变了我一生”的学校,一定就是高水平的学校!
一流民办大学最强的生命力:把育人放在首位
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强国,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头号教育强国。而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民办教育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文化名城波士顿有52所高等学府,其中51所是民办的,包括闻名天下的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MIT)。
再如,3700万人口的加利福尼亚州共有约300所高等学府,其中公立、私立差不多各占一半,但是最好的高等学府几乎都是私立的(民办)。例如,研究型大学中的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周培源、谈家桢、赵忠尧获博士学位的大学; 本科生967,研究生1208, 师生比:1:3),斯坦福大学(哺育出硅谷的大学; 本科生6887,研究生8779,师生比:1:6.2),都是世界顶尖的大学。
加州还有20所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博雅学院,每所学院的学生数不超过3000,师生比均好于1:9,其中有些学院的本科生的质量均可与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相比。所谓“质量”,最主要的是学生的素质,例如,一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华裔教授这样说:“我有幸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这是一所笃信素质教育的大学。
在斯坦福,直到本科的第三年才要求我们选定专业。我的许多朋友改了几次才最终决定专业。所有本科新生,都要学习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名为‘文化、观念和价值观’。课程的中心,围绕着‘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展开。无论学生将来选择什么专业,都必须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其它以培育专业人才为导向的学校来说,花一年的时间阅读文化经典或许被看成浪费时间,但我认为这是我的大学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
早期的大学生涯对人生有着巨大影响,也许唯有在人生的这一阶段,才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思考人生的基本问题。在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再选择专业,所有学生都深刻地认识到‘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这就是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的感受!
世界顶尖的高校之所以大多都是民办(私立)的,不仅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而且,只有把育人放在首位了,民办高校才能生存与发展。
笔者曾对世界顶尖大学、耶鲁大学(私立)的校长莱文说:“你每年单从校基金库中生出来的钱,就超过了英国诺丁汉大学每年的全部收人”【在教育界有句名言:有钱不一定能办一流大学,但没有足够的钱是决不可能办成一流大学的;如果不从体制上改革,诺丁汉大学(公办)绝不可能赶超耶鲁大学!】。并问他“你那里筹来这么多的钱啊?”他说主要是校友捐赠的。因为他们感到耶鲁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一位中国学生毕业后,事业有成,就捐赠了888万8888美元,有人责问他“为什么不把钱捐给中国高校?他回答说“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过去几年,笔者深切地体会到,顶尖大学(美国前20名都是私立大学)在培养人方面是不惜工本的,而且确实改变了很多学子的一生!!
建议在我国创办几所一流的民办大学
在过去20年,笔者一直在做一流大学梦,从国内做到国外,再做“中外合作大学’的梦,最近又有一流民办大学的梦。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的要求,笔者建议在我国创办几所新机制、高起点、有特色的一流民办大学,为高等民办教育改革探索一条新路。下面就是对一所这样的大学的设想:
(1) 使命、理念与措施。
使命:以育人为本,实行博雅教育,培养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高雅的素养,把国家与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公民。这些原则在《1828年耶鲁大学报告》中早已写得清清楚楚,也是以科技闻名的斯丹福大学的学生一进校就受到的教育: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心全意为育人尽心尽力。以“雅典学派”方式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敢于争辩,追求真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使培养出来的人有可能是“全面发展的人,站在巨人肩上的人。”(温总理,2010.07.13) 。
基本措施:1. 建立育人的载体:住宿学院(简称书院)。有一批教授与学生一起住在里面,担任学生的导师,而首席导师应是德高望重的权威学者。师生比1:10 或更好。2. 以讨论式的小班课为主,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有同样的发言权,但也有系列讲座:讲中外名家,讲历史、社会,讲科学技术,讲文化,艺术, 讲人生观、价值观。3. 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建立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依照学校的特色与不同的企业、研究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来往。暑期里组织学生赴工厂、农村、科研院所或政府基层部门实习。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大多数毕业生会感到:“这个学校改变了我一生。”可以说,这是衡量大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这也是世界名校的校友不断向母校作贡献的根本原因。
(2) 培养方向
培养中国未来急需的高端型人才,使毕业生有可能在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公务员,高水平的职业外交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熟悉国际规则的企业家,社会事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具有科学素养和潜能的创新人才,包括杰出的科学家。
按此要求,设立若干学院。学生入校进书院,在导师指导下从不同学院选课(头两年,每个学生必须从每个学院选课;在三年中,从那个学院选课多于5门的,就算学生的专业方向了。学生在毕业时可能有两个方向。
(3) 师资来源
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离开领导岗位、热爱教育且有专业修养的党政领导干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退休的大使、总领事等);经济、科技、文化和企业界及其它领域的成功人士、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两院院士;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中的知名学者和学术大家。
同时,从国内外聘请具有实际教学经验的高层管理人才,担任学校教学及行政管理人员。
(4)获得资金的来源及原则
1. 办学主要资源来自非政府资助,而投资者不求任何回报(不但非营利,而且非盈利)。最佳模式是多元投资,有足够资金建立教育基金库,以保证学校长期、稳定地运作;同时,地方政府应把它与公立学校一视同仁,拨给人均经费;2. 科研经费与实验室建设费用,应该可以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取得来自政府的资助;3. 投资者与管理者分开。即,投资方或捐赠方不介入学校内部事务运行和管理。投资者参与理事会,管理者参与校务委员会。
(5) 组织机构
理事会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其职责是制定学校的章程(学校的大法)、决定学校的定位与特色、专业设置的原则、学校的规划与发展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执行机构,其职责之一是遴选校长,最后由理事会任命。校务委员会也有权向理事会建议罢免校长。学术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它由第一线的教授组成,由教授选举产生。
其职责是讨论并决定校学术大事、学位授予,最后通过教授提升名单。党委书记参加理事会,一名副书记可以作为校管理人员参加校务委员会。他们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监督,保证学校奉公守法。校长在四个委员会领导、监督下,主持日常工作。任期5年,经校务委员会同意后可以多次连任。副校长一般都是教授,由校长提名,在学术委员会同意后报校务委员会批准后任命,一般在5年任期后回到学术岗位。由校务委员会直接选举、任命财务长,管学位质量控制的教务长;校长无权罢免他们。上述的组织体制的核心是:权力制衡权力,没有绝对权威;依法办学,财务公开,接受监督。
(6) 学生入学必须通过全国高考,这是目前保证教育公平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现在的“3+X”模式,可改为“2+X”,2为语文、数学。语文考察表达能力,数学考察逻辑思维,必须要考,但其他的“X”,不要完全由学校来定,而要让学生有发言权。学生可选择几门课参加考试。他的火种或兴趣在哪里,就选择与此有关的科目。逐步地也可争取一年考几次,一次成绩3年有效。在全国高考的基础上,学生可报考任何学校,除提交高考成绩外,还必须提交中学成绩、学校推荐信、参加学生社团情况、社会实践经历,高校可以约谈面试。对申请在本文提出的大学就读的学生,不申请进任何专业,而是在进校后,在导师指导下选课。
对在校学生实行严格的淘汰制,特别是,对不诚信行为,不论是报考时或在进校后的欺诈,决不姑息。
入学费用逐步按照资格准入制(needs-blind admission),即,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够资格,就可以获部分或全额奖学金,甚至再加生活补助。至今为止,全美仅有六所学校,包括哈佛(建立于1636年)、耶鲁 (1701)、普林斯顿 (1746)、麻省理工( 1861)和达特茅斯学院 ( 1821),阿姆赫斯特学院(1769)对本国及外国学生都实行这样的准入制。这些学校吸收国际学生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而不是为了增加学校的收人。
【顺便提一下,现任達特茅斯學院校長,52歲的金墉(Jim Yong Kim),出生於韓國首爾,是擔任長春藤名校校長的首位亞裔美國人。他5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美國艾奧瓦州長大,後從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将出任世銀歷史上第12任行長,接替即將於2012年6月30日離任的佐利克。】
建议在我国按上述原则办几所博雅学院,可以独立办,也可在优秀的民办大学内按上述原则办试点学院。以后还可办博雅大学。使得真正一流的民办大学在我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