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自由


信仰与自由

五一期间,我与从北京回来湖南探家的一位晚辈在一起聊天。他是一个基督徒,一个纯洁而安静,上进而传统的年轻人。那一天,我们聊起了“旧约”和“新约”、耶稣和上帝、末日和拯救、十字架和复活。

说到了耶稣受难,说到了沃尔克·施隆多夫的电影《第九日》。二战期间,在卢森堡有一个巨富的犹太家族,他们的经济实力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牧师卡里莫出身于这个家族,他在宗教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卡里莫因为某种原因被纳粹拘押。由于母亲去世,他得到九天的假期回家探亲。

纳粹准许卡里莫回家并非出于人道,而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一个计划。他们希望利用卡里莫在宗教界的影响,为纳粹的暴行提供某种学理上的合法性证明。

党卫军头头战前是一位宗教学者,对圣经研究有着相当的造诣。据他的解读,耶稣最后进入耶路撒冷有着明确的求死目的,他希望用自己的血洗清人类的罪,用自己的死唤醒人们对天堂的信仰。犹大是耶稣实现伟大使命的得力帮手。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指示犹大向罗马人通风报信,以成全他就义的大业。这样来理解,犹大就不再是叛徒,而是耶稣的助手,是帮助耶稣成就伟业的英雄。为了耶稣的伟业,犹大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牺牲了自己的荣誉。

党卫军头目所需要的解说是,即使犹大出卖了耶稣,即使犹大确实作了恶,但其客观后果却是伟大的。如果作恶,其后果却是善的,就不应当受到谴责。纳粹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逻辑结果——就算纳粹之屠杀犹太人或者侵犯邻国,即使过程充满着血腥的暴力,但只要其纯洁人类的结果是善的,就是值得的。就算纳粹就是犹大,其使命也是神圣的。

纳粹希望卡里莫接受他们的宗教观念,并希望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将这一观念在宗教界推广。纳粹给卡里莫思考的时间只有九天。如果他接受纳粹的观念,他将获得自由,否则将回到集中营。

卡里莫无法接受这样的观念。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似乎无关如何解读圣经,而仅仅关乎信仰或者信念。对于犹大之背叛耶稣,已经成为基督徒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一观念还关乎善与恶,真和伪,美与丑。接受纳粹关于犹大的观念,不仅仅意味着一种道德上的相对主义,更意味着对传统的颠覆和背叛。

对卡里莫来说,身体的自由固然珍贵,信念的自由更有价值。他知道,如果接受了纳粹的观念,即使他能够获得身体的自由,灵魂却终将陷入牢笼之中。

信仰可以使我们自由吗?不见得。如果这种信仰不是来自你的心灵深处,不是来自你心灵自由而自然的成长,而是来自强制和灌输,来自欺骗和诱惑,那么它只能是一具枷锁。它不会给你自由,而只会让你麻木,让你在沉睡中死亡。你在这种信仰中获得的不是自由,而是自我的消失。

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