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龙是精神升华而成的形象,龙是勇武的、龙是智慧的、龙是正义的、龙是变化的、龙是自强不息的、龙是创造进取的,同时龙也是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的,赋予龙的这些形象内涵,恰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这是一种通天彻地的智慧。
从云端上看,大地上有两大龙的意象:长江、黄河在山脉之间巍然延伸,象两条横卧在中华大地的巨龙;连绵的山脉峰峦,云气缭绕,恰似游动的神龙。
山,是龙脉,山,通龙性。
《周易》的乾卦与艮卦是一脉相承的,乾卦讲的是守正,是变化亨通,艮卦讲的是稳健,是智慧内藏。艮卦中所说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表现的就是一个象山样高大稳重的大人物。
山的承载力大,包容性强,山是稳健的象征,代表着不露形色,群龙无首也是这个意思。“艮其趾”、艮其辅”,说的就是行动要象山一样稳重,说话要象一样要稳重。术看得见,谋看不见,看得到你却看不透你,你象龙一样变幻莫测,人家就永远打不到你。
中国文化讲天人地,龙是通天彻地的;山,也是通天彻地的,与天最近的是山峰,山脉广阔的底座则与地相通。
山,上通神灵,下接百姓。山,有很多种,我们所说的山,不是荒山,也不是充满危机的火山,而是充满生机的山,承载着生灵万物的山。
山 中华文明的发端
在远古文明时期,山,提供了食物,提供了栖息之地,连绵的山脉亦是族群保护的天然屏障,我们的祖先依托山而生存,族群、区域的划分也依托山而形成。
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端。尧舜时期,即对山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运用。
尧帝,分封四岳,并命羲仲宅东,羲叔宅南,和仲宅西,和叔宅朔,以正春夏秋冬。
舜帝,封禅四岳,五年一巡守。春,东巡守,封禅东岳;夏,南巡守,封禅南岳;秋,西巡守,封禅西岳;冬,北巡守,封禅北岳。所谓封禅,祷告天地,上通神灵,同时通过这样的仪式宣扬礼乐,宣扬王化;修五礼,统一度量衡,文明的教化由此发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古人写下的美丽词句,这里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后面两句的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留给我们的脍炙人口的名言。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仁爱之人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此所谓“仁者乐山”也。
山 最古老的军事武器
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化过程中,山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国家是以山脉来屏障的,哪怕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甚至土匪,也是占山为王的。
在军事上,山更是发挥了神威,古代的军事家就是以山为武器的;在现代,共产党革命的根据地也是依托着山而建立发展的,包括井冈山、包括大别山。这是有形的山。
山不仅是有形的,还有无形的。
在军事上,两军对峙要占据制高点,在精神上、经济上、政治上,都要树旗子,抢山头。
在军事上,为什么讲制高点?因为占据有利地形就能占据有利的形和势,和人家形成高差,有高差就有势能。
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所讲“如决积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者,势也。”
所以我们高山战略讲品牌营销、讲企业运行,我们主张从一开始就要占据一个山峰位置,把品牌的旗子高高地插在山峰上,迎风飘扬。从一开始就要构建我们品牌的形和势,占据竞争的制高点,与竞争者形成高度的落差,具备居高临下的气势。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平地推动一个千斤之重的圆石球,可能十个人都推不动,即使推动了,撞击的力量也很小;但如果这个圆石球从孙武所说的万仞之山上滚下来,这个冲击力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