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柳君
聆听!聆听!几乎所有关于“有效沟通”的书籍,都会告诉我们,聆听比说话重要得多。
然而现实世界中,不少人误把口若悬河当成了高超的沟通技巧,他们以为能说会道,就说明沟通能力强。我也曾一度这么以为。
夫妻关系里,把丈夫逼出家门的,与太太日复一日、没完没了的唠叨常分不开;
家长们教育孩子多吃饭,光一个劲的跟孩子唠叨“宝宝,你要多吃饭,多吃饭才能长高啊”,有多少用处呢,有哄孩子吃饭的家长们自是清楚;
进入企业的新人,经常被善意的告诫“言多必失”,要“少说话,多做事”。看来“话”不是说的越多越好,有时沉默更是一种力量。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真的好好聆听了吗?
我们经常不去注意别人讲什么话,只不停的自顾自说很多;我们经常在对别人谈论的话题有意见时,随意插嘴……我们经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显示自己的“重要程度”。
我们说的越多就越受朋友、同事、家人的欢迎吗?我们说的越多就代表沟通能力越强吗?
好的听众比好的演讲者重要,但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显然并不多。纵使是最难缠的人,或是最苛刻的批评家,一旦碰见耐心的听众,态度都会软化下来。
如果你从事的正好是客户服务类的工作, 特别是任职于客户投诉岗位的,请一定记得“受气”是你的每日功课,你得先处理好客户的情绪,再来处理客户的事情。处理客户的情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聆听,用心聆听客户的抱怨,不论客户是有理的,还是无理的,我们都要专注、同理心的聆听。
前哈佛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认为:“生意上的往来并无所谓秘诀......最重要的是,要专注眼前同你谈话的人,这是对那人最大的奉承。”
当今最有名的听众之一便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有人这么描述他:“他给我的印象极深,真使我终身难忘。他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特别品质,从没有一个人像他那么全神贯注。他的眼神并不锐利,不是那种“慑人心弦”的眼光,而是柔和可亲的,他的声音低沉亲切,也很少用手势,但他凝神听我讲话的态度,真使我难忘。”
不专注聆听,只谈自己的人通常只想到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前校长尼古拉斯 莫瑞 巴特勒博士也说过:“只想到自己的人根本没受过教育,无论你怎么教导,还是无可救药。”
我们有些人纵然是名校毕业,如果他们凡事只想到自己,正如巴特勒博士所说,这些人“根本没受过教育,无论你怎么教导,还是无可救药。”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只想到自己的人”何其多。
比如高速公路旁有悖公共道德,随意停车小便的人;比如在环境幽雅的电影院里,随意抛洒的瓜子壳,而这些瓜子壳的主人可能是仪表堂堂、着装考究,甚至毕业于名校的所谓绅士淑女;比如上下班高峰时期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只管自己站好了位,绝对不往里挪动半步的人……太多如此常见的情形,他们都是“只想到自己的人”。
我们经常提到素质教育,说一个人要有素质,那么素质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借用独立管理培训专家常亮老师课程里的归纳,他把素质分成了五个层次:
1、素质的表层是行为方式与工作习惯;
2、素质的浅层是知识与技能;
3、素质的枢纽层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态度;
4、素质的核心层是精神与信仰、品格与道德;
5、素质的战略层是动机与使命、责任与目标。
一个人学历高,只代表这个人素质的浅层即知识与技能高。以后千万别再疑惑:这个人这么高的学历,为什么还表现的这么自私、为什么还会家暴?这个人小学刚毕业,为什么能白手起家成为这么大公司的老板?
受过良好的教育,希望经营高品质的人际关系,努力做个“谈话高手”,不是叫我们不停的说,不停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说”重要的多的,是成为一个能专注聆听别人讲话的人。要风趣,要对事物保持兴趣,问别人喜欢谈论的问题,鼓励他们多谈自己和自己的成就。
所以,从现在开始,多聆听吧,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和自己的成就。
如此,你就会成为一个“谈话高手”。
作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我自己都不完全同意自己昨日所写的种种观点,所以您若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新看法,我都很乐意受教。仅在这里表示我对您的友谊。 ——杨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