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与服用毒品成瘾一样,危害深重。对个人,对社会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结果。
对个人的危害如下:
二是电脑微波对身体的危害 :电脑的低能量的 X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 ,容易引起人们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办公室电磁波研究证实 ,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 ,会导致 719种病症 ,包括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去记忆、暴躁及抑郁等。对女性还易造成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异常 ,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 ,少数妇女还
发生早产或流产 ,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电脑 ,其流产发生率增加80%以上 ,同时 ,还能导致胎儿畸形。
三是增加精神和心理压力 :操作电脑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 ,使生理、心理过度重负 ,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 ,甚至会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人易丧失自信 ,内心时常紧张、烦躁、焦虑不安 ,最终导致身心疲惫。
四是导致网络综合征 :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 ,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络综合征 ,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为 :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
五是电脑散发的气体危害呼吸系统 :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 ,不仅有毒 ,而且可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 ,对于那些哮喘病和过敏症患者来说 ,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另外 ,较长时间呆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 ,还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然而长时间上网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使患者患上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目前,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有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学生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其实,网络暴力游戏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在这些游戏的背后,有一种更为隐蔽、更为可怕的思维在慢慢地向青少年的头脑渗透,乃至会让我们民族的传统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对社会的危害如下:
1.网络暴力游戏加剧了青少年对暴力的麻木感与宽容度,网络暴力游戏诱发“现实暴力”行为。
网络暴力游戏中血腥、逼真的场面能给游戏者感官上的刺激,以至于许多人完全陷入游戏的角色中。这种长时间的体验使青少年习惯于打打杀杀的血腥场面,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把游戏与生活实际相混同,从而使他们的情绪变化剧烈,富于攻击性,暴力倾向更强,一旦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容易丧失理智,会毫不犹豫地把在虚拟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2008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震惊世界。警方调查发现,凶手赵承熙从高中时代起,就是网络暴力游戏爱好者,尤其痴迷一款射击游戏,玩家可扮演恐怖分子或反恐部队,使用各类枪械互相射击。枪杀案发生后,也有人在福克斯电视台发表谈话提出,网络暴力游戏才是一切暴力活动的真凶。
2.网络暴力游戏淡化了青少年的是非判断标准,削弱了青少年的善恶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在网络游戏中,到处都是刀光剑影、枪炮轰鸣和死尸遍地的场面。网络暴力游戏里的暴力行为被美化了,很多严重的暴力行为甚至被轻描淡写了,极少有网络暴力游戏强调反暴力的主题。多数网络暴力游戏用英雄、爱国、正义等虚幻的名词伪装了暴力,使得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道德界限越来越弱化,接受底线也越来越模糊。长此以往,青少年看到的不是痛苦,而是痛快,对暴力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憎恨、反感发展到默认、接纳甚至是尝试。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成了他们自我封闭的天地。
3.网络暴力游戏悄然改变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生命观、价值观,严重侵蚀着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充满暴力的网络游戏中,“花妖”、“大色魔”等充满色情暴力的网名随处可见,聊天室里更是骂声一片,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的青少年,促使他们盲目效仿。网络暴力游戏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反社会倾向的。现在的网络暴力游戏过多地刻画黑社会老大和帮派首领一掷千金、吃喝玩乐的“豪气”,专横跋扈、以强凌弱的流氓气,不可一世的土匪气,容易使一些青少年误认为那就是英雄而盲目崇拜、仿效,学习他们利用拳头解决问题。这导致并助长了青少年崇拜暴力的心理。尤为严重的是,网络暴力游戏中对“物欲”的宣传极易导致青少年抛弃原有的道德观、价值观。“金钱至上”的思维正逐步渗入青少年的头脑中,进而形成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和人格。 网游评估分级的法制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