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一次企业内部的会议,该企业刚发生了安全事故,内部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部署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会议上公司董事长提出了企业要从“敬业”转向“专业”的倡导,深有感触。
在我们常见的企业文化相关的文字里面,常见到“爱岗敬业”的字眼,作为企业而言,希望员工能够敬业,爱惜、尊重自己的工作,敬业本身包含有对工作的敬重的意思,因此员工人人敬业成了企业所期望见到的场景,爱岗敬业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的希望,同时在有的企业里面,也常看到“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的说法,责任心是从员工内心出发,从员工的主体出发,员工有责任心、有担当心,自然能够有效面对外部情况,不断学习和进步以能够实现企业所要求的结果,敬业和责任心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要求,对于外部而言,自然希望自己所接触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爱岗敬业,都能够富有责任心,一方面能够不断驱动自身不断向前,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另一方面能够爱岗敬业,能够主要掌握工作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具备做好该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的态度素质。
而“专业”则更进一步,专业精神本身就包含着自我期许和不断提升的素质要求,敬业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对怎样做好,怎到什么程度却缺乏相应的要求,而专业则包含了知识技能要求,可以说,敬业精神、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而专业精神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保障,我们常说,某某人或者说某某机构做某件事部专业,意思即使说他们不具备做好该件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具、方法等。而说这个人不敬业、没有责任心则是说这个人对于某件事情的处理不上心,不具备履行其职责要求的基本态度。一个是从结果表现的角度进行衡量,一个则是从动机态度的角度进行衡量,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态度。
从“敬业”到“专业”是要求人们从满腔热情而转化为高效有质量的产出,把态度和激情转变为有效的工作产出,把一个诚恳、进取的态度转化为特定的知识、技能,从而有助于结果的提供。这个转变要求在肯定员工的积极主动精的神态度之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或者期望员工能够把良好的心态、热情转换为工作能力的提升,让激情真正地表现出来,变为企业有效的产出。因此看是一字之差,实际上则包含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运作的良苦用心。
只有态度是不够的,好心常办错事,就是因为好心者本身常不具备把好心办成好事的能力,因此与好心相对应的做成好事的能力尤为重要,如何从想做、愿做到能做、会做的确是一个值得常思常想的问题。因为只有既想做又能做,才能实现预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