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催生离岸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实,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目前,中国与周边蒙古、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人民币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特别是在越南、缅甸、老挝和泰国等大湄公河次区域,人民币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和储藏货币。二是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业务量明显增加。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在上海等五个城市开展试点以来,经过不到3年的实践,人民币跨境业务获得快速发展。据统计,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2.08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1倍;累计办理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201.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907.2亿元。三是人民币回流渠道框架基本形成。随着国内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启动试点等诸多政策的实施,人民币回流渠道得以构建并逐步得到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初露端倪,几乎同时催生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去年,伦敦和新加坡也先后表达了希望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愿望。笔者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实现离不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从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国际化历程的分析看,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是其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另一方面货币国际化也有助于相关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必要厘清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功能及其发展动力和趋势。
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渠道流到境外市场,逐步成为境外市场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可以看出,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与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大量流通是密不可分的。而离岸人民币市场则为其在境外的流通提供了平台,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其特点是市场交易主体为非居民,市场交易行为不受所在国境内市场法规和税制约束。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一是大量非居民可以规避中国大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以及对各种金融活动的税收制度等法律法规,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便利、高效地从事借贷、拆借等各种资金融通业务;二是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各种金融业务活动,逐步培育并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供求规模;三是中国央行和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密切关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各种业务活动和相关交易规则,研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反过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因此,从离岸金融市场的功能角度分析,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产物和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将主要依靠市场力量
自20世纪5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开始发展以来,无论是以伦敦、法兰克福为代表的西欧离岸金融中心和以纽约为代表的北美离岸金融中心,还是以东京、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离岸金融中心,以及以巴哈马、开曼群岛为代表的加勒比离岸金融中心等,均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所形成。这些市场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国际化、国际金融竞争、金融自由化等。例如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大量跨国金融机构不断开发新的金融技术、新的业务领域和新的业务品种;而正是这些新的金融技术、业务领域和业务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国家或地区在推动离岸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所作的一些制度性安排(如美国、新加坡以及加勒比岛屿的离岸中心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力量仍是离岸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其一,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市场力量所具有的主要推动作用。香港不仅拥有熟悉和了解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金融专业人才,而且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业务高度活跃,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更有大量的中资机构和企业以及相当大的与内地有着密切联系和交往的自然人群体。正是这些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天然优势,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了人民币业务的广泛的需求基础。
其二,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环境和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并不具备主要依靠制度推动的外部条件。二战以后,美元之所以能主要依靠制度推动成为国际货币并形成和发展了美元离岸金融中心,与战后美国所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后者是其得以制度推动的基础条件。当前,国际金融格局处于不断转换之中,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在国际清算和货币储备等不同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及其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不可能借鉴当年美元国际化主要依靠制度推动的经验。当然,我们在强调市场力量在推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否认政策制度的推动作用,如货币母国资本项目的稳健开放、东道国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等。这些政策制度因素,对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也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离岸人民币市场不会一蹴而就
纵观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是随着市场结构、参与主体、货币品种、交易产品等的演变而逐步发展的;即使在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迅猛发展,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美元所引起的美元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仍是按照市场规律循序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壮大的过程。
首先,离岸人民币市场只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壮大。如前述所做分析,离岸人民币市场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形成和发展也需要得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推动。这是因为只有不断国际化的人民币才能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源泉和基础。市场中的所有非居民提供或需求的都是与人民币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如若人民币不能实现国际化,或者人民币国际化步履蹒跚,则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也必将受到相应制约。因此,离岸人民币市场只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壮大。
其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进程将会呈现一个梯次发展的形态。当前,市场普遍看好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实际上,在市场因素和政策制度等共同推动作用下,香港将毫无疑问会率先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事实上目前已经初具雏形)。然而,香港虽然可以成为第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离岸人民币市场将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在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欧洲和东南亚乃至世界梯次形成。根据市场发展条件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笔者认为未来伦敦、新加坡等有可能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第二梯队;随后,第三梯队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可能在法兰克福等欧、澳甚至北美等地形成。与其他国际货币离岸市场相似,不同梯次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市场规模、活跃程度以及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将不尽相同。
离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