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企业家代表关心民企融资


  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民营企业过去三年中有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

  因此,企业家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首当其冲的就是在2011年愈演愈烈的中小企业融资难。

  民企融资是老大难

  两会中,人大代表、浙江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媒体前的措辞很谨慎,“尽管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但浙江很多地方的中小企业确实面临很大困难。”

  即使获得了贷款,其利息也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政协委员、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从未从银行贷过款,依然为之发声,并力陈贷款之难:“据我所知,(中小企业)就算能从银行融到钱,各种成本加起来,年利率也要超过10%,而现在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能做到5%已经不算差了。”

  企业缺资金,融资渠道不畅,以至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乱象丛生。这种情况如何是好?“不要去堵,要去疏”,周晓光建议,“国家应该着力在对民间资本规范、管理、监控和疏导等方面下功夫,让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地流入中小企业。”

  而人大代表、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则建议“设立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采取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央企利润的二次分配”的方式。而且,银行的职能“应以融资手段贯彻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不仅不去追逐利润,而且不能规避必要的损失”。

  有人穷,有人富。银行高息下的暴利,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很看不惯,建议银行“减肥健身”,让利于民、让利于企。

  不差钱的宗庆后则呼吁打破金融垄断,鼓励创办纯民营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不过,虽然宗庆后对银行提了意见,却丝毫不影响银行喜欢他这个事实——据媒体报道,娃哈哈在银行存了150亿元现金!150亿元找不到投资渠道的现金!

  中小企业缺钱,民间资本无用武之地!就连银行也承认这种供需矛盾,至少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举双手支持民间资本:民间借贷现在已经是3万多亿元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具有合理性。

  令大家兴奋的是,温总理做报告指出,落实新36条,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等领域。这给了民间资本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这意味着国退民进吗?连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也不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提到在房地产等很多竞争性的行业,还是有许多国字头的企业。“政府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十多年前我们推进上一轮经济改革的时候,相当大一部分国企是没有竞争力的。”李东生觉得国有企业最好是见好就收!

  提振内需的诸多办法

  如果,国企继续坚守、继续强势怎么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过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董事长王填想出了一个大胆的点子,“建议国家实施‘新四万亿’计划。”用两年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发放四万亿消费券。“2011年,国企累计实现利润22556.8亿元,国企拿出4万亿元进行分红,每人两年合计可拿到3000元,以此来刺激消费是完全可行的。”史上还从没有过国家派发消费券的先例,王填的建议一旦实行将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这个提案被看做“最为民谋福利”的提案。

  这不失为一个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政策。这个提案的可操作性好像不高,毕竟,各家国企出多少,由谁来发放,如何保证公平与效率都是难题。

  不过政协委员、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内心肯定是支持这个方案的。他说:“今年希望国家围绕促消费、保增长的总体方向,创新性地推出家电刺激消费的新政策。”这对苏宁是件好事,也有利于民生,应该算不上“夹带私货”。

  至于直接补贴的形式,张近东建议国家发放“消费补贴券”——而王填的提案恰好为消费补贴券的来源提供了创意。有了消费券没时间花怎么办?张近东也有解决方案,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让大家有更多时间来消费。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除了消费补贴提议之外,张近东还做了《多种途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案。他主张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

  不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只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宗庆后的提议扩大了就业的扶持面:建议对“新就业人员免缴五年社保、提供住房”,在其事业起步阶段给他们予以扶持,这样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购买力,扩大内需”。

  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的提案则惠及了所有的就业人员,针对员工薪酬问题,他说:“用人单位不能什么时候想起来涨才涨。应保证劳动者每一年的收入水平都有所增长,而且要根据GDP的增长和CPI的变化来确定。”

  谈到就业问题,不得不提创业问题。多年以来,政协常委、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一直在为社会就业、创业问题大声疾呼。这一次,王健林提到了可以通过微型企业来缓解就业问题。他建议:“国家对微型企业实行税收全免。”要知道,小微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比重高达99%,意义自然不言自明。

  当然,不只是小微型企业苦,大中型企业也是叫苦不迭。“2011年,在整个经济已经放缓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比例依旧居高不下,这不得不引发大家反思。目前的各种税费,除了中小企业,像我们这样的制造型企业,同样有压力。”以“鹰的重生”着称的李东生,也叹背负了太多,“露重飞难进”!

  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甚至把联想电脑卖得贵也算到了税的头上:“没有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

  不仅要给企业减税,还要给个人减税,宗庆后建议,“个税起征点再提1500元至5000元”。

  人大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则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纳税是国际惯例,很多成熟纳税体系都是这么做的。当然,目前要这样做还存在技术性障碍,比如征信体系还不完善。但现实困难需要一步步解决,我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长。”

  又回到了起点,拉动内需,让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