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农村、城市孩子素质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谁的素质更高?有人认为城市孩子的素质比农村孩子高,理由是: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均高于农村地区,因此城市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杨支柱先生认为:“不能认为城市孩子的素质比农村孩子高。实际上农村孩子在心理健康、身体耐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爱心、公平观念等方面都因为不是独生子女而强于城市孩子,他们较弱者无非文化素质而已。”
 
我认为,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素质各有优劣,不能一概而论。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来说,农村孩子优于城市孩子;从文化素质来说,城市孩子优于农村孩子。当然,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排除有一些城市孩子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优于农村孩子,也不排除有一些农村孩子的文化素质优于城市孩子。
 
那么,为什么城市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如农村孩子?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城市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城市家庭有两个孩子,而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城市孩子的心理素质反而会高于农村孩子。许多人认为,独生子女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甚至一些单位在招聘时不愿意要独生子女。下面举两个例子:
 
其一,2010年4月19日《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即将毕业的阿芳(化名)这几天找工作时,碰到有医院特别询问她是不是独生子女,另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干脆写明招聘条件为“非独生子女”。有同学感叹,当年自己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好”,没想到今天却成了自己求职路上的一道障碍。
 
其二,2012年3月13日《沈阳晚报》报道:招聘会上,很多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高学历,最少也是大专。但在一家大型饲料企业的展位前,记者却发现,这家企业的入职门槛非常低,所有工作基本只要求大专学历,销售岗位甚至初中学历就可以。该公司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应聘者合不合格,我们首先看两个条件,城市的孩子不要,独生子女也不考虑。面对记者的疑问,这位负责人叫苦连天,“你是不知道呀,这些年我们也招了不少独生子女,但没有一个人能把工作做好,都不能吃苦,身子娇贵得很。”
 
中国的基本现实是:第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第二,城市的生育政策比农村更严厉,即城市实行“一孩”政策,农村实行“一孩半”或“二孩”政策,从而引起城乡生育率上的差别,农村居民的生育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大多数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很多农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这就造成这种情况:城市家庭培养一个孩子成长的费用,高于农村家庭培养两个孩子成长的费用。抚养城市孩子花的费用这么高,但孩子的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过度的施肥反而不利于禾苗的生长。
 
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需要多少钱?前几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虽然这个数据未必准确,但现在抚养孩子的成本比较高,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抚养孩子的成本这样高?独生子女政策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独生子女承受了整个家庭至少两代人的爱和希望,人们更舍得为这个孩子花以前在两个孩子身上都花不了的钱,从而人为地抬高了抚养孩子的成本。可以说,如果现在城市家庭普遍有两个孩子,那么抚养孩子的平均成本必定会大为下降。假设培养一个城市独生子女长大成人的费用是40万元,那么,如果这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并且仍然花40万元来培养这两个孩子,这样,培养一个城市孩子长大成人的平均费用为20万元,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只生一个,等于白白浪费了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
 
综上所述,不论是城市孩子的素质高还是农村孩子的素质高,计划生育降低了人口素质,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你认为农村孩子的素质高于城市孩子,那么,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有很多城市夫妇都愿意生两个孩子,这将有利于提高城市孩子的素质;如果你认为城市孩子的素质高于农村孩子,那么,现行的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导致中国大部分人口生长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缺乏应有的文化教育,长此下去,不可避免会造成“人口素质逆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