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如何改变世界?


   如果说几年前,人们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影响力还持怀疑态度的话,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人怀疑他的威力了。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影响着,从facebook到人人网,从MSN到QQ,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社交网络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各种各样形式的社交网络正在改变世界,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改变了媒体传播和市场营销的方式。

 
  社交网络是伴随着web 2.0的浪潮兴起的。2004年,Facebook诞生于哈佛校园,那一年也被称之为web 2.0元年。在此之前,已经有myspace、friendster和linkedin相继创业成功,他们都是典型的web 2.0网站。在此之前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比如MSN和QQ,也具有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特性。后起之秀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则是媒体和SNS的完美结合。
 
  社交网络不仅仅是我们通常说的SNS,凡是所有能够连接人与人的媒介,都可以称之为社交网络。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以Yahoo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他们以网络新闻和分类搜索取胜;然后是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他们以超强的计算能力取胜;第三阶段则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他们建立的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交网络连接是人与人,因此其对人粘性都要高于其它互联网形式。据统计,Facebook的用户中,超过50%的人每天至少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线,这种粘度是Google都不及的。如果说Google记录的是这个社会的信息脉动,那么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不仅仅记录了信息的脉动,而且这些信息背后的人是可以接触到的,这样的影响力更大。
 
  虽然Facebook目前的用户已经达到5亿,而且曾经一度超越Google成为全球流量最高的网站,但Facebook的威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因为Facebook还没有进入三个人口大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而且这三个国家都有非常成功的本土社交网络。如果Facebook进入这三个国家,Facebook的用户数超过中国的人口数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这种力量是强大的。
 
  在这个时候,简单地质疑社交网络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其实是一件短视的事。同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搜索引擎都是在成功获得庞大流量之后才盈利的。现在,社交网络已经获得了庞大的流量,盈利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真正的问题是,社交网络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盈利,这是值得每个从业人员考虑的问题。
 
  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的前瞻思维文章就是《社交网络的世界地图》。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利用社交网络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在五种社交网络习惯——撰写博客、管理社交网站个人资料、分享照片、分享视频以及发布微博中,亚洲人比欧洲人更愿意去分享自己的博客、微博和个人信息。也就是说,社交网络在亚洲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的社交网络还是非常不完善的,充满了喧嚣和娱乐化的色彩,仅仅是在扩展关系,而关系的深度、共鸣和意义都没有得到增加。互联网的前景本不该如此,它应该通过建立更加深入、牢固、有意义的关系,从根本上将人、社群、市民社会、企业和国家重新联系起来。其实,真正的社交媒体与与信任、联系和社群有关,这才是社交媒体的未来。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还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社交网络的发展前景、社交网络的营销用途,以及社交网络的盈利路径,甚至包括Facebook的创业故事。这些文章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了,社交网络不仅仅是创造了像马扎伯格这样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也极大地改变这这个世界的面貌。他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密切,信息更加透明,同时也在推动这社会的民主。
 
  别急于下判断。这种改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让我们亲历并见证这种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