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纬二路上,有一家叫精华眼镜店的商铺,面积很小,仅有20多平方米。从门店装饰上,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但它却是一家有着光荣历史的中华老字号。
眼镜店的主人叫李雅娟,是精华眼镜行第三代传承人。为了传承父辈的配镜技艺,她在2011年新开了这家店面。这里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或者可以说是冷清,但李雅娟却一直坚守在这里。有时她也会自责,自责父辈的技艺,在自己的手里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现实的落寞
“之所以选择纬二路,是因为这里是行政区,省直机关单位和家属院很多,是老顾客和高端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李雅娟说。
虽然门面并不敞阔气派,但店内的装潢上还是挺有讲究的。牌匾“精华眼镜”采用古典的木牌,下面还有一副对联:“真品真价亦真情,精验精配于精华”,横批“眼镜世家”。这就是有着81年历史、历经3代传承的“精华眼镜行”。
李雅娟说,以前精华眼镜行的店址不在这儿,曾经历了几次搬迁。1999年,刚迁到河南饭店东大门的北侧,还没几年,因花园路的拆迁改造,又不得不重新寻找落脚之地。而精华眼镜行最辉煌的光景,还是在德化街上的那些年,规模比这要大得多。当时,精华眼镜行为德化街撑足了面子,与三得利金店一起成为德化街上的一大景观。
对今天来说,眼镜成了大众的普通消费品,而在那个年代却是一种奢侈品,不是谁都可以享用的。精华眼镜行在当时很有社会地位,属于豪门世家。李雅娟的父亲李钦殿是精华眼镜行的第二代掌门人,在解放后的公私合营中,他成为国营郑州钟表眼镜专业店的一名职员。为了使李家的验光配镜技术不至于失传,不久,李雅娟也被调入钟表眼镜专业店,跟随父亲学习验光配镜业务技术。李雅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眼镜行业生涯,转眼间便是30多年。
后来,李雅娟从郑州钟表眼镜专业店退休后,就把精华眼镜行的招牌重新拾了起来。她对眼镜行业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是难以割舍的,这一点别人也许很难理解。
李雅娟父亲的遗愿是让精华眼镜行重回德化街。可那里的房租太高,今天的李雅娟是承受不起的。
老父亲的嘱托时刻敲打着李雅娟,这一直让她忧心忡忡。这是祖父辈留给她的“金字招牌”,无论如何也不能毁在自己的手上。“现在我的心都在眼镜行上,这是我唯一的希望了,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重回德化街。”李雅娟希望把眼镜行经营下去,而且要经营得像以前一样风风火火。
曾经的辉煌
最初的精华眼镜行,位于老德化街北口,始建于1930年,是郑州市第一家曲光验光的眼镜行,也是郑、汴、洛三市钟表眼镜店的元老之一。创办人李竹轩起初创业的时候,店里只有李竹轩和他的侄子李钦殿及一名徒弟3个人。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这位小个子上将喜欢戴眼镜,经人介绍前来精华眼镜行配制石头镜,店老板亲自动手为其选料配镜。顾祝同试戴后十分满意,遂题写“货真价实不虚传,精华眼镜饮誉河南”。从此精华眼镜行名声大震,生意更为兴隆。
当时,精华眼镜行由于能验光配镜,在中原地区颇有声望。抗战胜利后,李雅娟的父亲李钦殿成为精华眼镜行第二任经理,他提出了“货真价实树信誉,精工配制促赢利”的宗旨。同时,精华眼镜行承诺对售出的眼镜凡曲光不正或其他毛病,凭单据一律免费维修。因此,省内外顾客络绎不绝,日销售额曾高达300银元。当时的河南省省长刘茂恩见其生意越做越大,便提出参股投资,但被李钦殿婉言谢绝了。
解放后,在李雅娟父亲李钦殿精心打理下,精华眼镜行迅速发展到30多人,并建起了自己的眼镜工厂。1955年公私合营后,精华眼镜行将商号、资产都捐了出来,与亨得利眼镜店、三三眼镜店、大宝华眼镜店、宝三斋眼镜店等店合并,成为一家国营企业,取名“郑州市钟表眼镜专业店”。
1975年则是郑州钟表眼镜专业店大发展的一年,扩建成了五层的营业大楼,比之前的营业面积扩大了40倍。经营的品种超过5000种,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是当时全国营业面积最大的钟表眼镜专业店。
期待二次腾飞
今天,在现代商业市场的环境下,祖辈传承下来的验光配镜技艺被电脑验光设备替代了,也没有了自己的镜片生产厂,精华眼镜行的生存发展遭遇了瓶颈,在行业里已没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十多年来,父辈的嘱托犹在耳边,李雅娟常常备感压力。虽然李雅娟相当努力,精华眼镜行在传承历史文化上做得也相当不错,比如诚信经营,重视产品品质等,但是李雅娟也感受到了困扰和制约精华眼镜行发展的一些问题。比如创新不够,她的产品在行业里没有比较优势,没有特色,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虽然重视了中老年顾客的需要,但却忽略了年轻人在时尚方面的诉求。在营销和推介品牌、产品和服务上也没有创新,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事实上,什么该延续,什么该放弃?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精华眼镜行在等待一个时机,在为创新做准备。李雅娟也很期待,在未来10年能把眼镜行重新发扬光大,以实现父辈的心愿。
作为老字号企业,注重产品品质的传统不能变,诚信文化不能变,优质服务的意识也不能变。而需要变的是,不仅思想需要变,观念需要变,而且产品、管理、渠道、营销等都要变,都要创新。营销管理专家贾富春认为,“创新是当务之急,唯有这样,老字号企业才能重现活力。”
作为中华老字号,精华眼镜行应该走中高端路线,避开那些平价眼镜连锁店的锋芒,与其实行差异化竞争。贾富春认为,为迎合年青一代对眼镜的时尚和价格上的需求,推出款式新颖时尚的镜片和镜架,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
而李雅娟也开始了用现代商业模式改造精华眼镜行,她甚至期待着有对精华眼镜行感兴趣企业或投资机构,能投资精华眼镜行,利用资本的力量给精华眼镜行带来转机。她坚信凭祖父辈传下来的技术和文化,精华眼镜行能走得更好
精华眼镜的张望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