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重与实战训练 (载《警察实战训练研究》杂志)


生命之重与实战训练 (载《警察实战训练研究》杂志




        “尊重生命”是人类道德伦理的基础原则,也是当今人类文明社会的大势所趋。我们常说,人的生命是体现所有价值的基础,生命是无价的;尊重生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尊重生命”理应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理念。

        惨绝人寰的汶川大地震使我们对人和人的生命以及价值有了重新认识,开启了一个对于平民生命认知的新时代!然而“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而应体现在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更要未雨绸缪,在灾难来临之前,坚决落到实处。四川绵阳市桑枣中学就深喑其中之道。该校长期坚持修缮教学楼,更加难能可贵地是从2005年起,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紧急疏散演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12”灾难降临时,该校2200多名学生和一百多名老师按照平时的演习,竟然只用了1分36秒就疏散到了指定地点,并且全部安然无恙,无一伤亡!这该多么令人骄傲与欣喜,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充分证明了未雨绸缪,防患未燃,功夫下在平时,加强演练的重要性。

      由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警察实战训练。 苦练基本功,要求民警通过学习、训练,真正做到“三懂”、“四会”,这既是对警察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嫌疑人生命的尊重,更是对平民生命的尊重!

       公安队伍是担负三大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的纪律部队,是一支养兵千日、练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队伍。兵不可一日不用,因而不可一日不练。警务实战训练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长期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实战训练是培养警察职业能力的基本功训练,也是一种养成训练。警察实战训练的内容和要点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的,其“一要、二增强、五掌握、六会”的基本点已经被广大民警所接受。警务实战训练作为公安教育训练的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改革就是要对训练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健全体制,捋顺关系;发展就是充分发挥训练资源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训练效能和质量。为此,亟需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能够确保“选得准、调得出、用得上、教得好”的分级管理的教官制度;亟需解决训练基地的基本建设标准和合理布局问题;亟需通过科学论证,基本确定实战基础训练、适应警种业务需要的实战技能训练、专门人才训练以及警务实战行动的组织指挥训练的内容及其训练要点;亟需在落实“三个必训”制度的同时,建立教官等级化任职资格考核认定和民警等级化训练资格考核认定两项基本制度,进一步提升警务实战训练的规范化水平;亟需制定并严格执行全国实战训练教官培训规划,使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的教官基地化训练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诚如此,则苦练基本功成效显著,警察实战能力全面提升,势必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同时也能减少牺牲,是典型的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体现,是生命之重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