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未降息 货币政策继续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2月18日晚八点公布消息,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宣布货币政策微调将继续推进,该信息的出台将会为社会带来4000亿左右的流动性,对市场会有一定影响。

 
  市场本来预期由于1月份CPI出乎意料的上涨后,管理层货币政策放松的步调会有所放缓,短期市场对降息和降准预期都有所下降,但是人民银行本周六突然宣布该消息,显示了当前管理层对通胀和经济形势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投资者不用过分担心通胀问题。1月份CPI的上涨让市场担心通胀再度上行的压力,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当前的物价形势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当前通胀的压力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大。一方面,在出口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供过于求的情况更加突出,这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随着春节的结束,2012年2月份前两周食品价格快速回落,说明物价在春节因素消除后上涨压力有限。如果再考虑到2011年的CPI高增长基数,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通胀压力会有效缓解,市场不用过分担心。管理层也正是由于对控制物价的信心才继续实施预调,继续放松货币政策。
 
  其次,缓解银行存贷压力,“输血”实体经济是当务之急。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一月份中国经济数据不太了,进出口速度都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同时投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有春节和天气寒冷的因素,但是这种下降在数字上对管理层的冲击还是客观存在的。考虑到一月份新增贷款有限,外汇占款大幅度减少,管理层向经济层面释放流动性的要求增加,一方面释放流动性能够缓解外汇占款减少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可提高银行存款数量,在存贷比要求的背景下,增加银行可贷款额度,向整个经济领域“输血”,保持经济的活力,防止出现软着陆。
 
  第三,采取降准而没有采取降息,反映出管理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来说,通胀压力仍然客观存在,冒然降息对控制通胀不利,同时降低居民存款的利息收入,缓解传统产业资金成本,不利于经济转型推进。而采取数量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适当缓解当前经济的资金困境,同时也向市场表明央行只是在继续推进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进一步推进。
 
  最后,对资本市场来说,这无疑具有利好的性质。管理层这次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后市有一定正面影响,因为此举毕竟意味着释放市场流动性,意味着货币政策比前期有所宽松,市场自然会把该政策解读为正面信息。
 
  整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是基于中国实体经济出现增速下滑而采取的对冲措施,这对于后期经济的改善有一定正面的意义,同时也为资本市场市场带来了流动性和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对于资本市场也有正面的影响。
 
  不过,我们也要客观的考虑到,由于通胀压力仍然客观存在,管理层采取数量化手段来进行调控也反映出货币政策的放松是在非常有限的程度内,投资者也不可做过度解读,该信息出台能否带领大盘突破当前整理平台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