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性分析TD-LTE发展获得的产业支持情况


  中国发放3G牌照不过2年,已经让用户感觉到无线宽带的数据业务相比于2G的划时代发展。上网、听歌、看视频、打游戏、导航、微博、下载应用程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中国电信业的竞争格局。联通同中移动的竞争,从来没有如此气足过。登录京东网,看看有多少支持WCDMA和CDMA2000的手机。再看看有多少手机支持TD-SCDMA,就能了解原因。

  通信技术发展的好不好绝不仅是技术效果问题,能否获得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普通的支持,才能形成获利的良性循环。在TD之后的TD-LTE是中国移动和中国通信产业界的明确发展目标。在经过TD发展的路演后,TD-LTE能否获得国际产业界的广泛支持,获得产业成功。这里就通过专利实证性为大家分析一下。首选解释一下专利为什么能表征受支持的程度。

  一、专利是获得支持情况的晴雨表

  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是一个严格按照标准的行业,标准的形成过程,是产业巨头各方博弈和妥协的产物。在标准过程中角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未来的赢利。而这种赢利的保障就是国家强制力保护的知识产权。专利等知识产权是舶来制度,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陌生,但看看目前苹果、三星、谷歌、摩托罗拉、中兴、华为、爱立信等等之间引人瞩目的专利乱战。应该能够对专利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个感性认识。

  通信是一个极端讲求专利数量的产业领域,中兴、华为、爱立信、北电、摩托、诺西等都是世界总体排名前列的专利申请人。为什么要申请这么多专利,申请专利好像围棋布子,布的越多,在形成标准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可能性就越大。标准形成过程中的争夺,实际就是在争夺谁的专利能进入标准。高通为什么厉害,就是因为高通拥有CDMA标准的核心专利,无论TD-SCDMA、WCDMA、CDMA2000都要给他交专利费。

  分析TD-LTE的受支持情况,要看首选目前有多少相关专利申请,有那些人申请了这些专利。这些专利主要关于什么。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在专利申请中,通常不会限定LTE技术专用于FDD频分双工或者TDD的时分双工系统。但通过检索,仍然发现有200余件专利,明确写明针对TDD的LTE系统。对于这些专利进行分析,了解TD-LTE的受支持情况,就特别有价值。通过对TD-LTE专利的检索,分析如今有那些企业在申请相关专利、研发的国际化程度如何,就可以帮助判断TD-LTE的受支持程度。

  二、TD-LTE从开始就获得研发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对LTE长期演进的专利分析,截至2011年9月,相关LTE的专利申请数量全球已经超过5000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正是LTE的R10版本封标,更为完善R11版本酝酿的阶段。各方为了在未来抢占有利位置,都在积极申请部署专利,为标准最终形成的变化,留有余地。

  三、TD-LTE技术的研发获得国际产业界巨头的支持

  以前进行的对TD-SCDMA的专利分析中看到,对于我国原创技术的TD产业的根据支持是比较滞后的。1997年信威通信申请获得TD-SCDMA的标准框架后,直到6年后的2003年TD联盟成立后,国内的产业界才重点投入TDD的CDMA系统的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而TD-LTE情况不同,从一开始就获得重视和支持。

  同TD-SCDMA技术主要为国内申请人大唐、中兴、华为、信威等公司申请专利不同。对于TD-LTE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人中美国高通公司、爱立信公司、诺基亚西门子公司、韩国LG公司等都榜上有名。如今高通公司的芯片在包括苹果手机、安卓系统手机中大量应用。高通公司对于TD-LTE技术专利申请的关注,虽然一方面加大了未来专利风险忧虑,同时也是获得芯片支持的重大利好消息。

  而且目前排名前列的设备和终端商全部投入实际行动,研发TD-LTE相关技术并申请获得专利,从中可以预料未来TD-LTE的商业化运营商不会再出现冷场的独角戏情况。

  四、TD-LTE的技术研发呈现全球国际化趋势

  专利申请提出的优先权地是重要的技术原创区域评价的指标,从中看到虽然我国仍然是TDD LTE最热心推广者,美国、韩国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比较出乎预料的是日本反而动作较小,日本拥有NTT DoCoMo这样的重要运营商、松下、索尼、富士通等重要的通信制造企业。高通公司的专利主要研发自美国、韩国和加拿大。爱立信相关专利主要研发自美国、中国和瑞典。可见TD-LTE研发的国际化程度是很高的,不仅中国重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重视。

  五、获得更多支持的同时意味着更激烈的产业竞争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使用顾客群,未来巨大的中国市场比如为众多国际巨头所垂涎。在主导提倡的标准获得支持后,能否从支持中获得产业收益成为下一个关键问题。高通、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跨国巨头拥有很强的专利实力和专利运用能力。

  我国通信产业界要有忧患意识,避免主导提倡的标准成为他人的嫁衣裳。这就要求我国通信产业界,加强自身技术储备,努力使自身专利技术进入标准,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和产业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