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养老金入市


  一直以来被议论的沸沸扬扬纷争四起的地方养老金入市问题,被广东省近期的有关举措推向了高潮: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3月20日发布的消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的委托,将正式投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1000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声和赞成声纷至沓来,关于养老金入市的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首先,笔者认为要澄清有关概念。严格地说,“养老金入市”不是一个十分准确科学的提法。科学的提法应该是“养老金投资性运营”。投资性运营的含义是改变把养老金仅存放银行的做法传统做法,而是投入到投资渠道中去。此外,投资性运营的含义还包括把养老金投入除了股市之外的其他投资产品中去,比如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分散风险的组合性金融产品等。现在一提起养老金入市的话题,就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把养老金入市等同于全部投资于股市,并且等同于全部投资于风险较大的中国股市,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而且容易引起歧义。

  第二个相关的问题是,养老金不进行投资性运营行不行?如果养老金不进行投资性运营也能够在保值增值方面顺畅自如,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但是,实际情况是,地方养老金的贬值问题十分明显。据有关统计,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由各地方管理的养老金累积结余尽2万亿元,其中90%以上存放银行,10%投入国债。由于这些养老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扣除通货膨胀率,十年年均实际收益率为负数,显然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结果。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重,养老金的规模会日益增大,作用也日趋重要,如果处在一个贬值的下行轨道上,将不能满足普通百姓的养老需求。

  第三个相关的问题是,在我国,究竟有没有机构有能力进行养老金的投资性运营?如果没有这种机构,就不可能进行投资性运营。事实是,我国目前有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机构。全国社保基金成立11年以来,以年均收益率8.41%的业绩成为国内有口皆碑的养老金运营的专业机构。而且,可以预期,随着养老金投资性运营的发展,相关专业人才会被不断培养出来,相关专业机构也会不断成立和发展。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各类金融人才、机构和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潜力无穷。养老金投资性经营机构也应该是如此。顺便提到,金融投资是一个专业化的领域,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来运作,现在地方养老金的分散管理效果不好,一个原因主要就是缺乏专业化人才的打理。

  第四个相关的问题是即使养老金投入中国股市,就一定会带来风险和有百害而无一利吗?从国际经验看,70年代以来以养老金一类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成为一条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者的重要渠道。养老金作为长期投资者,其行为能够对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和积极的影响,有可能改变短期投资者追逐短期收益的行为模式。此外,养老金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大股东,是一支重要的博弈力量,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改变小股东身单力薄人微言轻的被动态势。国际经验证明,资本市场是为投资者服务的,也是被投资者改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投资者,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中国当前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各类投资基金,不可否认,这些基金也注重长期投资和回报的稳定性,但是,对比养老金,一是它们的规模没有这么大,二是它们的投资行为不会像养老金这么规范。

  由此看来,养老金的投资性运营在我国应该是势在必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疏忽。在具体运作上,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1)尽快出台地方养老金投资的相关管理办法,让养老金投资做到有章可循,依法可以。例如,规定养老金有多少比例可以进行投资性运营。目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年金管理也明确规定,投资于银行活期存款等流动新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一定的百分比。这些都是具体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还需要从总体上对地方养老金投资性运营立法,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2)注意有效防范风险。当前养老金投资性运营面临的主要选择是,既要扩大投资范围,又要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防范投资股市金融产品和境外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目前一系列机构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对股市投资的比例,例如,社保基金进行股市投资的比例最高为40%,境外投资的最高比例为20%,企业年金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为30%。控制投资比例是防范风险的切实可行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在这一方面,还要探索新的控制风险的路径。(3)大力培养养老金管理和运营的金融人才。我国在近些年的教育体系中,已经设立的金融投资保险专业,培养了大批金融人才。但是,能够切实掌管保险金投资运营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需要从学校和实践中加大培养力度。(4)最为根本的也最为关键的是,继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建设,使得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养老金投资性运营的合适场所,而不是令人谈虎色变的“无底洞”。同时,加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也迫在眉睫。特别是上市公司要加大分红力度,实现股东价值,激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依法可依,科学管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我国地方养老金的投资性可以走上健康的轨道。广东省大胆尝试之后,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养老金运营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