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保给农村老人带来了安全感


 

2011年,关中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领到了政府发放的补助金,六十至七十岁的,每月领六十元,七十至八十岁的,每月领八十元;九十岁以上的,每月领一百元。大家都高兴叫其为新劳保。
按照农村老人过去对国家的贡献,他们早应该象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记得小时候,每天天不亮父母就上地了,他们天天为生产队干活,从早到晚,到收获时,全家每人只能分到120斤的口粮,其余的全部作为公购粮上交给国家。特别是大跃进、农业学大寨等运动时,他们多次参加全县的大会战,搞一平三端,平整土地,进行农田基建。1974年,曾经参加解放战争,身负重伤,已经快五十岁的父亲,参加了当年凤县河的采石工程。为了给渭河大坝建设采集石块,父亲和其他社员们冒着轰隆隆的炮火,奋不顾身地抢占从山上炸下来的石块,使出浑身力气往架子车上搬,再拉到指定的地点,以完成指挥部每天规定的石方量。有一次,一块直径大约3米的石块从父亲的耳边擦过,幸亏父亲躲得及时,只擦上了耳朵的轮廓。在那个年月,家乡的父老乡亲先后参加了宝鸡峡水利工程、渭河治理工程、渭北旱塬北莽山治理工程等,吃的是定量的简单饭食,睡的是麦草铺,干的却是出血流汗的体力活,他们的报酬,却是平均不到八角钱的10分工。现在,母亲快八十岁了,领到了新劳保,而父亲已经长眠地下二十多年了。
在农村还没有取消农业税时,有一年我回老家,村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质问我:“女子,你现在挣工资,你一年能给国家贡献多少钱?你二叔我今年七十多岁了,种了一亩多地,每年要给国家上交二百多元呢。”我当时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因为当时政府已经不收公购粮了,但按公购粮任务直接向群众要钱,嫌粮食麻烦,不如钱拿起来方便,再加上其他摊款,家家每人一年都要交二百多元。更过分地是,政府把群众的地卖了,群众没有了地,也见不了几个钱,还要按原来的地亩交公粮款。群众不交,政府就派人强收,有的大打出手,甚至连武警都搬到了村子。当时,在我的老家,许多村干群关系一度曾经非常地紧张。
取消土地税后,农村人就长舒了一口气,日子好过了不少。但这几年,物价飞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不断地攀升,最让人承受不了的是水费和电费,灌溉一亩地需要一百多元,大大地提高了种粮成本。新劳保发放后,使农民又看到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前几天,县上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下农村搞调研,我和单位的同志都一起进到了村子,对农村老年人的情况了解了不少。目前,老年人是农村留守的主要群体,有了那几十元的新劳保,老年人的油盐酱醋有了保证;有了那几十元的新劳保,老人有些伤风感冒的小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有了那几十元的新劳保,一些被儿子媳妇遗弃的老人又有人要了,老人又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说实在的,大多数老人的腰杆子也硬起来了。
在与我交谈的老人中,他们都说:“我今天也能领到政府发的钱,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