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放于利而行,则多怨。
从这一章开始,《论语》的编辑者就要告诉我们什么是“仁”了,在哪里呢?就在这一章和接下来的几章之内。我们先看看这一章说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仁”呢?是也不是。这一章讲的是“利”,说得是如果一味求“利”是不可行的,为什么不可行呢?因为一味的求利在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
“放于利而行,则多怨。”这里“放”字有两解:一则为放任之放;一则为“仿”也就是“依据、依照”的意思。因为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还是不做过多的纠缠的好,孔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很明确的,不论何时何地,如果一切都是要唯利所指,是一定会招来怨恨的。孔子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做一切是事情都是要想是不是能得到好处,这样的人真的有人会喜欢吗?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侵犯了你的“利”的时候,你有事什么表情呢?难道你就不会怨恨吗?孔子说话是很实在的,不论是谁都不愿意别人抢自己的东西,对抢了自己的东西的人,都会恨之入骨的,虽说有时候很不值得。孔子很了解人性,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侵占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就不能作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去侵占别人的。否则遭遇到别人的怨恨是免不了的。怨恨,当然没有人怕什么怨恨,但是怨恨以后呢?你侵占了别人的利益以后呢?有那么傻的人心甘情愿的就被你占便宜吗?那么别人会干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放利多怨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