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合开银行将提升金融话语权


  金砖国家合开银行将提升金融话语权

2012年3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2012年3月29日金砖五国(BRICS)在新德里举行第四次峰会。这五个代表着超过1/4的全球陆地、41%的人口、25%的世界GDP,以及近半数的全球外汇和黄金储备的国家,在哪里集体出现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签署换汇协议并筹划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被认为是本次峰会的最大看点,也是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制度化、具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上,设立“金砖银行”的议题成了媒体热议的焦点。“金砖银行”在作用和形式上或许将类似于世界银行,预计该行将在新兴市场发放贷款,主要将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但不少西方媒体有意指出,“金砖银行”的成立是在挑战由西方国家掌舵的世界银行的地位。

  3月29日当天,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行将在各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共同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这两项协议旨在以多边促进双边的方式,切实促进金砖国家境内以各国官方货币进行的商品、服务与投资活动,助力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两份协议是本次峰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具有深远意义。”出席金砖国家金融论坛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说。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南非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等五家成员行,将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服务于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货币基金系统长期被欧美把持,对于新兴经济体要求的改革一直拖延逶迤,与履行国际金融协调机制的目标偏离越来越大,且其本身也是丑闻不断,金砖国家探讨建立合作开发银行,将打破欧美主导国际金融机构的格局,将发出明确信号,如果发达国家在IMF系统的改革问题上继续不思进取,金砖国家完全有能力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取代之。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这是一个以世界银行为模板的重大计划,该创举将集中各国资源发展基础设施,长期看还可以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提供放贷服务,“虽然落实尚需时日”,但预示着这个涵盖全球一半人口集团的新构思。“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执行经理尼科诺夫说,此次峰会的最大亮点可能是探讨建立金砖国家独立金融机构。如果这一步能得到真正落实,将成为五国关系甚至世界金融体系的重大突破。

  金砖五国财长在今年2月末的G20峰会上首次提出设立合作开发银行,印度建议命名这家银行为“南南”银行。《印度快报》援引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的话说,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区域性机构已与世界银行这样的全球多边机构一样,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建立由金砖国家领导的南南开发银行不会脱离当前全球金融结构的主轨,而是对现有多边机构进行合理“补充”的一种努力,将满足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华尔街日报》说,金砖国家将拥有这家开发银行的多数权益,一些发达国家可能被邀请持有少数权益。有分析指出,可能建立的共同开发银行将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提供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

  “金砖银行”,也就是金砖国家跨国开发银行、建立贸易结算制度。金砖国家领导人预计将签署换汇协议,允许各自的开发银行以本币向其他成员国扩大信贷。德国DIE新闻网28日的报道将此解读为“放弃美元”,称金砖国家将决定美元的未来。德国《明镜》周刊预测,这是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开始,因为中国和它的友国正在缔造新货币联盟。峰会议设立共同开发银行将提升金融话语权。

 2012年3月26日 资料图表:金砖国家 新华社记者 肖潇 施鳗珂 编制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说,关于合作设立共同开发银行的讨论将成为“重头戏”。尽管五个国家政治体制迥异且天各一方,但有着共同的地缘政治、经济和贸易利益,属于全球大型经济体之列,设立共同开发银行将进一步促进国民储蓄在金砖国家之间的流动。

  金融合作不断细化在金砖国家历次峰会上,推动成员国之间的金融合作一直是重要议题,并在切实推进。如中国与巴西、俄罗斯等国先后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成员国间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逐步扩大,中国人民币和俄罗斯卢布开始相互挂牌交易,中俄签订新的双边本币结算协定。2011年10月12日,来自五国证券交易所代表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第51届年会上签署协议,宣布成立合作联盟,以方便全球投资者涉足新兴经济体交易市场。本月30日起,金砖成员国的基准股市指数衍生品将可以在其他交易所以当地货币挂牌买卖。据悉,5家交易所还将携手开发代表“金砖国家”新股市指数的创新产品及其他资产类和服务类的相关产品。据外媒透露,在此次领导人会晤期间,金砖国家有望在推动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等具体领域的合作方面采取进一步措施和行动,包括相互之间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以及建立新的开发银行等。

  2011年三亚峰会达成的《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对于加强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促进地区贸易本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扩大人民币结算和贷款的业务规模,为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也可促进项目合作,推动金砖国家在资源、高新技术和低碳、环保等重要领域的投融资,还将推动成员国的资本市场合作,增强成员国在经济金融领域以及项目融资方面的信息交流。

  金砖五国将尝试就联合开发银行的结构及功能等达成共识。据悉,联合开发银行在作用和形式上或许将类似于世界银行,预计该行将在新兴市场发放贷款,主要将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新兴经济体目前仍然缺少全球性银行,这些国家要进行国际金融结算、融资、投资都必须通过西方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进行。另一方面,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主要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金砖五国成立联合银行,贷款规则也将由金砖国家说了算。”虽然联合开发银行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但也将成为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将有利于金融格局的多极化,解决美元独大的问题,对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力量。

  有评论指出,从一个抽象概念到举世瞩目的多边合作机制,金砖国家经过近十年的磨砺、演变,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和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新生力量。在伤痛还未痊愈的后危机时代,如何深化金融合作、推动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续写金砖传奇,不仅是历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主要议题,更成为各成员国和国际社会的迫切需求。长期以来,国际经济金融话语权与决策权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伴随金砖国家不断寻求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对话、交流与合作,经济金融合作方面形成较大共识,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独掌全球金融大权的格局。

  专家预测,说最快将在一年后成立。人们有理由相信,新德里峰会必将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的合作。这是因为,金砖国家开展合作已有六个年头,为未来的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目前,金砖国家合作领域广,合作内容务实,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合作日益具有全球意义。但联合开发银行成立仍存在可实行性的疑虑。据印度媒体报道,目前金砖国家内部可能在组织形式和作用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总部地点的选择、总裁选举的程序等问题都有待金砖成员国进一步协商解决。金砖国家未来在联合开发银行的运作上,对内还需要进一步磨合。联合开发银行的结算货币将选择哪一国的货币也是一个挑战。

  也有专家认为,金砖国家成立银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可能还是意向,还有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如何协调合作的问题,但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建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目前还只是一个构想,其具体运作不仅涉及金砖国家融资问题,还将涉及援助目标、投资领域的选定,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等问题。由此可见,该项计划的落实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此次峰会中提出的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增进各国证交所之间的联系等举措都将为金砖国家内部经济合作提供更多便利。金砖国家内部金融合作的加强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将带动全球经济尽快走出低迷状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计划旨在探索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相较于目前世界两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可能通过促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对其进行不设前提条件的、更具针对性的投资和援助。

  据最新消息,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行将在各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已共同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稳步推进金砖国家间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为各国间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金砖”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望因此上升,尤其将助推正在起步中的人民币国际化。两项协议是本次峰会重要成果之一,对于进一步深化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具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