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交,而其志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通也。”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在一个国家之中,执政治国者,因为掌握着行政大权,制定法律,执法治国,发号施令,在政治的一切方面都处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故为阳。而黎民百姓,处于下位,接受执政者的统一治理,守法、听命,就表现为被动,是属于对立统一事物之中阴的一面。然而,阴阳事物则是互根、互依的关系,失阴则无阳,失阳则无阴。故执政者只有爱民、亲民、在一切行政措施方面都将黎民百姓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黎民百姓才能够为国尽忠,而贡献其力量、智慧、乃至宝贵的生命。所以,人民为君王之根,国家之本,君主爱民就是从根本上珍惜政权、热爱社稷。黄帝更从各部落方国重视掠夺、勤兴杀伐、为一己私利失国、灭身的事例中,深刻认识到了这种天地之间所存在客观规律的不可违背性。因而就说:

  吾畏天,爱地,亲民,立有命,执虚信。吾爱民而民不亡(指人民接受统治而不逃亡)。吾爱地而地不旷(指土地不会荒芜)。

  圣人不巧,时反时守,尤为爱民,与天同道。

  圣人举事也,道合天地,顺于民心,……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谓义也。

  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无母之德,不能尽民之力。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号令合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