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已炙手可热的精准分析和移动互联网领域。
2月6日,农历龙年元宵节,搜狗CEO王小川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当天下午,王小川主政搜狗之后首张完整年份财报发布,数据显示,搜狗在2011年第4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48%;全年营收则达到6300万美元左右,暴涨238%。
这样的成绩单,他等了很久。在18个月之前,王小川的名片上还印着搜狐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的职务,搜狗仅是作为搜狐的一个附属部分存在。2010年独立运营后,除了在输入法上一骑绝尘外,搜狗不事张扬,低调一如以往。
事实上,兴奋和焦虑一直包围着王小川。他对搜索技术情有独钟,这次财报简直就是一次堪称完美的自我实现。2011年下半年与360硝烟味儿渐浓,虽然没有兵戎相见,但双方曾几度擦枪走火、剑拔弩张。“周鸿很难搞”,这一点,王小川比任何地球人都更加清楚。
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搜狗在代表着互联网入口的浏览器、输入法和搜索引擎上布下重兵,而“三级火箭”确实也形成相互助推之势,但最为成功的输入法并不能为搜狗带来更多利润,而产品矩阵迟迟没能形成,也让搜狗想象空间大受其限。
现在,王小川到了考虑向海外投资者们讲故事的时候了。他必须回答清楚“搜狗像谁”、“怎么证明搜狗拥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这些投资者们放在嘴边的问题。在与我们的对话中,王小川说,将把搜狗雕刻成生产力、战斗力并重的公司,养成一只狼。
头号对手
2011年,搜狗风头持续强劲,2011年财报似乎只是一个印证。互联网统计机构CNZZ的最新数据:2012年1月,搜狗搜索成为继百度之后的第二大搜索引擎,使用率为10.45%;艾瑞的数据显示,搜狗输入法连续五年居市场第一,渗透率达83.6%;搜狗高速浏览器年同比增长72%,覆盖用户达1.1亿。事实上,自2010年8月搜狗分拆以来,公司营收已连续6个财政季度保持27.5%的复合增长率,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王小川把这一切看作“多年积累的全面爆发”。“这仅仅能够证明,搜狗的技术基因,以及‘输入法—浏览器—搜索’三级火箭战略得到了市场验证。”王小川说,“2012年,搜狗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此前搜狗一直在“苦练装备”,今年搜狗将很可能卷入与360等对手的激烈厮杀之中。“现在的搜狗已经泊近‘诺曼底’,伺机而战。”
与搜狗颇有些渊源的360被王小川列为头号对手。当年,王小川曾“利用”360公司董事长周鸿摇动了张朝阳“分拆搜狗”的念头,并以“若被360收购,搜狗浏览器势必会被砍掉,而只剩搜索的搜狗将沦为傀儡”为由,成功说服张朝阳达成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此事一度被周鸿自嘲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强强:2011年的搜狗很温和,2012年会不会变成一只藏獒?你有没有给自己设置假想敌?搜狗现在的竞争对手是谁?将来的竞争对手是谁?
王小川:2011年搜狗其实已经遭遇了一些摩擦,但整体来说,我们都比较克制,没有将事态扩大。搜狗是一家比较温和的公司,这大概与我本人“钝感”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所以今年还是会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埋头苦干,努力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但如果非要有人跟我们打的话,肯定会毫不客气的接招。
2012年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360。据我估计,360今年将在搜索领域采取一些动作,在这之前仅仅做过垂直搜索。这样一来,搜狗与360除了在浏览器之外,还将在搜索领域展开竞争,新阵地的产生将会使得两者之间的战线拉得更开,如果开战,搜狗一定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三箭齐发
2011年财报发布当天的傍晚,王小川更新了一条微博:“搜狗已经站稳脚跟,今年搜狗将加大投入,人数翻番,创新产品上线,力图成为最具有创新和技术实力的一线品牌”。
王小川将“站稳脚跟”归功于“三级火箭”的运作模式以及贯穿公司多年的技术基因。“2012年,我们将把搜狗战略升级为更强大、更全面的‘三箭齐发’。”
搜狗要发射的“三箭”,即除了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组成的第一支“三级火箭”之外,还包括探索引擎和一款目前尚不方便透露细节的无线产品。据了解,搜狗去年底已对“探索引擎”进行了内测,这是一款摆脱了“搜索框+关键词”的传统搜索模式,根据用户浏览习惯主动推送精准信息的产品,搜狗将以此试水现有搜索引擎无法覆盖的61%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而对于“第三支箭”来说,不仅移动互联市场势无可挡,作为排头兵的手机输入法,也早已打下了相当的用户和市场基础。
不过,这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探索引擎对用户的吸引程度比搜索更加深入。用户在进行搜索行为时,只要求结果与关键词相关即可,但探索引擎的挑战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是否足够精准。”王小川略一停顿,再次强调,“注意,是精准而不是相关”。
这一步棋,走得并不意外。一个是备受推崇的用户行为精准分析,一个是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王小川时刻墨守着自己的“保守式创新”法则——在一个核心环节创新之后,其他环节就一定要尽量用被证明成功的方法。或许正因如此,对于同样大势所趋的社会化网络,王小川目前还没有涉足的打算。
李强强:Facebook上市了,这是Web2.0的胜利。Twitter和新浪微博也是投资者现在最感兴趣的故事。搜狗把住了互联网的入口,今后有可能跨界做内容吗?我们注意到,360和新浪微博的合作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王小川:我们对搜狗角色的定位很清晰,就是连接人与互联网,让用户表达和获取信息更简单,不是说直接给出一个让用户获取和表达信息的工具。所以我们不会去做纯粹内容方面的事情。
360与新浪微博的合作就是一个正常的公关炒作。搜狗其实在今年1月就已经与腾讯微博达成合作,推出了专为他们定制开发的专版浏览器、插件和输入法皮肤。
钝感逻辑
语速偏快,通常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能砸中问题要害。采访中,王小川的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不过,王小川却多次强调自己其实是一个“钝感十足”的人。在他的逻辑里,所谓“钝感”,自然绝非反应迟钝,而是“当被太多异见裹挟时,莫如装一时‘糊涂’”。
翻开王小川的履历表,会发现这个理论的确帮了他不少忙。1999年,正在清华读计算机专业的王小川进入校友录网站ChinaRen实习。据他所讲,之所以选择ChinaRen,理由很简单:公司距离清华大学南门很近,做兼职够方便。
2003年,王小川开始搭建搜狗团队。“搜狐当时极度缺乏技术色彩,想请一些懂技术的人才加入搜狗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王小川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了渴望实习机会而又有一定技术的清华学生身上。“第二年,我自己在清华租了间办公室,招了一批清华学生,做出了第一款搜索产品。”当天的媒体报道中,清一色这样写到:“8月3日,搜狐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搜狗正式推出,通过一种逻辑判断的新算法实现技术突破”。
然而,这款产品很快就遭遇困境。8月14日,搜狐在纳斯达克发布公告:中国移动将从9月1日开始暂停搜狐作为其多媒体信息服务供应商的资格,期限为一年。中国移动此举立即导致搜狐股价当天从16.70美元下跌至14.27美元,原本无限风光的无线增值业务骤然变了天。搜狐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而搜狐搜索也就跟着断了粮。王小川说,那时的“搜狗”还只是“搜狐研发中心”。
在开发浏览器的过程中,这种被王小川称之为“钝感”的因素似乎功劳更大。
在被搜狐高层否决做浏览器的提议之后,王小川玩起了游击战,搭了一个散落的浏览器团队,团队成员“隐藏”于输入法、搜索等各个团队之中。浏览器这个大家心知肚明的“私生子”,直到第一款产品发布之前不久,才仅仅被同意立项。“那时压力非常大,周围充斥着各种质疑的声音。”
一次次的挫折与重创,王小川挺了过来。谈及动力,他似乎有意轻描淡写。“足够的钝感,”王小川说,“如果把所有危险看得很全面很透彻的话,我肯定就会害怕了。我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是因为我自动屏蔽掉了很多不利信息,根本看不到危险,只知道埋头做技术”。
大概没人相信仅仅依靠所谓“难得糊涂”就可以成功。在王小川从清华少年蜕变为年轻CEO的历程中,难以忽视的其实是他对技术的执着。无论搜狗战略如何转变,始终不变的还是其与生俱来便拥有的技术基因。
李强强:搜狗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存在已经八年了,为什么突然在今年爆发出来了?这是不是一个量变的定向积累引发的质变?你怎么定义搜狗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
王小川:这两年的高速发展起于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即2010年搜狗获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投资,成功拆分,从搜狐的一个部门变成独立的公司。把该事件作为临界点,前边便是从2004年到2010年搜狗势能的积累。这期间,搜狗有了拥有海量用户的输入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互联网产品来说,即使再出众,没有用户量就无法体现价值;同时,多年技术的积累让搜狗不仅可以做网页,还可以做客户端。现在有实力做全技术的公司只有两家,一家是腾讯,另一家是搜狗。此外,搜狗独立之后,从一家媒体性的公司转变成了技术性公司,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搜狗近两年的快速成长。
李强强:互联网领域中的“技术无用论”由来已久,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都没有让人惊艳的技术。你是技术派CEO,你怎么理解这个观点?
王小川:搜狗有75%的员工来自产品和技术部门,而且随着员工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比例仍将尽力得以保持。同时,搜狗非常重视专利,数量上仅次于腾讯和阿里巴巴。今后,搜狗还要在产品创新上继续走在业界前列。在目前的互联网领域,技术还没有真正、完全地转化为生产力,抄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仍有巨大生存空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更希望通过技术把搜狗打造成更加有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公司。
技术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贡献程度,我认为现在达到了60%。但这个“技术”并非像苹果一样能够引领与创造用户的需求,而仅仅能够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技术不应该只是藏到后面的工具,而应该真正改变甚至超越人们现有的认知。
李强强:从CTO到CEO角色的跨度,对你来说容易接受吗?
王小川:其实从最开始做技术到后来一个代码都不写,再到现在成为搜狗CEO,我的角色已经变化很多次了。当然,2012年我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企业管理方法,保持搜狗的活力与冲劲。
搜狗模样
王小川想让搜狗变成什么样子?
从搭建最初的团队开始,王小川就为搜狗制定了一个不像目标的“目标”—绝不平庸。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战场,平庸是大忌。后来,王小川又想出了引导搜狗发展的新词汇——保持饥饿感。这倒是更符合一个管理者的思维了。
梳理搜狗的发展脉络:搜索难见起色转做输入法,为抢占入口开发浏览器,搜索崛起又将发力探索引擎与无线互联,搜狗的触角越伸越长,揽括范畴越来越广。
李强强:三年后的搜狗将会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王小川:三年后的搜狗会出现两种可能:首先当然是没能继续做起来;如果做起来的话,搜索方面能做到中文互联网搜索的前五名,收入规模和用户信任度方面能跻身第一梯队。
李强强:搜狗IPO是否有时间表和路线图?
王小川:IPO的事情现在还没想过,张朝阳也曾经问过我,我说目前还没有计划,但应该就在今年或明年。今年对搜狗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刚刚站稳脚跟,面临的挑战其实会更大。
把搜狗养成一只狼 IPO尚无时间表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