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keso所言:麦田说,我不相信,理由:1、2、3……这是质疑。如果你质疑麦田,就不要简单地用“脑残”做论据。嗯,也是该冷静一些了,本文没有谩骂、没有诅咒,更没有扑风捉影的妄加猜测和主观臆断。
欲要降妖,必先识妖。有个词语叫照妖镜,大概就是要提高我们认识能力的意思。所以,一开始,我建议大家与我一起戴上一副眼镜,它的名字叫:逻辑,准确的说,它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又称三段论式逻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
首先是概念,概念由内涵与外延组成。内涵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其次是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一切的人。
再次是判断,即用一个概念来陈述另一个概念,即用一个概念肯定或否定另外一个概念。
最后是推理,即三段论式,如:【人一定会死;麦田是人;所以,麦田一定会死。】
其中两个要联系起来的概念称为“端”,该三段论中的两“端”为“麦田”与“一定会死”,将两端联合的媒介称为“中词”,即以上三段论中的“人”。三段论式的判断有三条,前两条为前提,最后一条为结论,结论是从前提中得出的。
OK,戴上这副逻辑眼镜,我们接下来进行审视麦田这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文章。
一、心理暗示,从根子上推翻韩寒(抹去韩寒的天才光环)
我们按照上述所说的形式逻辑来辩认,结论是通过前提中得出来的,麦田的前提是在他的主现臆断和联想中构建出来,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如麦文这一段:李其纲“刁难”韩寒之举,反而奇迹般的成就了少年天才韩寒,这是我们听过多次的故事。但是,现在我告诉你,真相是——给韩寒出题的李其纲,是韩寒爸爸韩仁均的大学同学。
我们不妨进行这样一推论:【因为韩寒的“杯中窥人”拿了一等奖;又因为出题人是韩父的大学同学;所以,这中间有什么,你们联想去吧。】
这是一种只设前提没有结论的心理暗示,挖掘的就是每个人心里的“潜在意识”,以一种“想当然”的心理臆断方式来请君入翁。退一万步说,就算韩父与出题人是同学,韩寒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少年天才呢?为什么就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必然性联系么?
而且麦文所述的这两个概念之间八竿子打不着(既不包括,也不涵盖),麦田并没有指出有力证词说:由于“杯中窥人”此文是韩父在某某时间段写给谁谁谁的,或,此文与韩父发表在哪哪哪的文章近似多少,而是冷不丁的告诉你,出题人跟韩父是大学同学,你们自己想去吧。
这里麦田还隐设了一个概念:凡是大学同学,那关系好的跟铁哥们似的,并没有指证出来他们好在哪里?好多少?为什么这么好?
二、主观演绎,让韩父对中国教育产生切齿“恨意”(向韩父头上倒泼脏水)
按麦田的叙述来说:韩仁均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于一个农村户口、爱好文学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成功。但命运弄人,韩仁均一上大学就被查出肝炎,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就被要求病退。(麦田原文)
接下来,麦田就该帮着青年人进行演绎了,原文中这么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病退”对韩仁均意味着什么,但是稍年长的人就明白,这在当时对一个农村户口的文学青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韩仁均痛哭着离开校园,愤怒、屈辱的情绪,会不会扭曲韩仁均的心灵?
这一步,麦田又开始给我们灌迷混药了,是的没错,韩父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但无奈面临病退,请问,你是如何得知,他是痛哭、愤怒、屈辱的情绪?
这不完全一个活生生的以己度人么,没错,大部人面对失意和落魄,会垂头丧气的,但麦田错就错在,他不动声色的把韩父归类到这“大部分”人群中,如果韩父是个特例,他万一没有丧气呢?更别提后面所谓的心灵扭曲了,都是麦田自己的联想所致,典了型的以偏概全。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麦田的是,他如果不这么定论的话,就无法进行后面的继续主观臆断和心理暗示。因为他后面是要把韩寒对中国教育的“恨意”转嫁到韩父头上,不这么说,恨意何来啊?
麦田原文中说:似乎更像来自于一个肝炎退学生积郁了二十年的愤怒,而不只是一个17岁孩子浅白的感受。请问什么是“似乎”啊?明显的带着主观意识进行拼接和勾连!你不是韩寒,你怎么就知道韩寒在17岁时,对世界的感受就是浅白的呢?套在我们形式逻辑的那副“眼镜”上,两个概念与结论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又一个见风就是雨的妄加推断(小欧文)。
所以你想不通吧?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居然能现场写作样的文章?然后你就开始崇拜天才了。现在,想想韩仁均和出题者李其纲的关系,你是否懂了呢?(麦田原文)
我还真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好的文章出来,必须得想他父亲和出题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其中好文章的来路。比如:你麦田在百度晋升非常之快,而你美丽的老婆跟李彦宏又是大学同学,你能从中懂得些什么东西,特此请教!
所以,韩父对中国教育有没有恨,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麦文我们得知,是麦田让韩父恨上了中国教育。文中的逻辑大致如下:
1.韩父好不容易考上;
2.又无可奈何退去;
3.天生又心胸狭隘;
4.可惜其子只懂语文;
5.只能把怨恨通过“韩寒”之名栽到中国教育头上。
三、子虚乌有,韩寒在麦文中“被包装” (拿韩路私交大作文章)
韩寒在反驳麦田时的一句话说得很到位,麦田是在进行有罪推定。也就是说,麦田已经把韩寒的“罪名”都预设好了,他现在无非要做的就是,为“空降”在韩寒身上的这种莫须有,再次利用心理暗示和主观演绎进行扑风捉影。
所以,麦田开始了为韩文定性的工作,一个字:骂。
什么是骂?这个骂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是有一说一、理据合一的批判呢?还是贬时利弊、讽刺幽默的调侃呢?麦田统统没说,但麦田却先发制人,把骂字先安在了韩寒头上。暗示我们,韩寒的文章都是在骂,只是骂的对象不同和为什么不同。
由此,麦田把韩寒所谓“骂”的规律找出来了,从骂教育到骂文化,再到骂社会……按照麦田最开始的臆断,这个“骂教育”原本是出自韩父之手,那怎么会转换到“骂文化”上来呢?嗯,路金波出场了。麦田原文:
但到了2005年,早已进入成年人世界的韩寒,再想依靠“骂教育”定位,显然有点脱节。按照路金波等人后来的说法,韩寒处于“U型”的低谷。此时走入韩寒生活的路金波,力挽狂澜,用精准的定位和包装,不仅把韩寒带出低谷,还大大提升了层次。路金波以前也是网络写手,文字相当不错。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眼光,他帮助韩寒找到了最合适的定位以及最恰当的传播媒介。
所谓的韩寒低谷、攻击名人(麦田自定)、路金波力挽狂澜、定位和包装,这样的词汇,我们依然不知道麦田从哪里得知的,得知这些东西的根据是什么,并没有交待,只是一个欲加之罪!因为麦田要精心把它们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作为读者,只能被强行跟着他的思路走了。
再往下走,我们就深陷麦田任臆布控的一套“陷井”里,他从不给你解释什么是骂?什么攻击?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时政,他只告诉你,韩寒是在骂,是在路金波的包装下不停的骂、不停的攻击,并把当时“韩白之争”的标题“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说成是“降维攻击”。
在“不过瘾”的情况下,担怕自己的这种欲加之罪说服力不够,特此整出所谓的“数据列表”,然后再进行分类、对比、找漏洞,就这样,韩寒就这么稀里糊涂在麦田的笔下被路金波包装好了,作为读者,看到此外,无不“拍岸惊绝”,赞叹麦田的“神通广大”。
经过如此操盘,从2008年开始不到三年,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诞生于互联网(麦田原文)。我们不能不说,从麦文开始不到三十分钟,一个私自搭建的“审韩法庭”就这样树立在麦田的博文中央。
四、“真相”大白,麦田“攻”不可没 (人造韩寒横空出世)
我们上文说到,这个“法庭”是麦田通过臆断来建立的,这个“法官”很自然的就落到了麦田手里,下一步,麦田怎么“审判”韩寒,只能由麦田说了算。
麦田又为自己较擅长的主观臆断和妄加猜测找了些“数据支撑”,那就是韩寒的13篇文章与韩寒赛车相“重叠”,原文如下:
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2010年CRC第一站漠河站拉力赛,比赛时间是2010年3月13日-15日,赛程从3月10号就开始报到,注册,勘路等等,韩寒参赛,在第一天(3月14日)上午比赛中途撞车而退出比赛。而署名韩寒的博客文章《我去哪里找,像你那么好》发表于2010年3月14日凌晨1点多,文章长达1800多字,讨论的是韩峰事件和两会等等时政话题。那么,我现在问你,你能想象一个赛车手明天上午要进行专业比赛,但凌晨1点却还写博客讨论政治吗?
作为读者,也许你会不禁发声啧啧笑声,你麦田是如何知道韩寒在晚上1点写不出1800字的文章?嗯,也许麦田写不出来,但麦田你又怎么证明韩寒写不出来呢?呵呵~~~ 哦,对了,麦田又在心里上暗示我们,此间文章,不是出自韩寒之手,但他却没有明说,而是让我们“想象”!
这个逻辑也很荒唐啊,我们不妨展开来说:因为我麦田在那个“当时当地”写不出来那么精彩洋溢的文章,所以你韩寒也不能写出来,而现在你韩寒写出来了,因此,我就说你是被“代写”的。顺着逻辑往下走,那由此可见,你韩寒可以被“代写”一次,是不是就可以被“被写”多次呢?那如果可以被“代写”多次的话,你韩寒是不是可以被全部“代写”啊?
所以,我麦田的结论就出来了,你韩寒就是一个“人造”的!再加上我一开始推断你父亲的“望子成龙”心切和“恨意”教育之深,加上我从网上搜罗出来你的“怯生”访谈、无关痛痒的“人生鸡汤”式回答,再加上你在社会上的两重身份(作家和赛车手)和你的帅气外表,最重要的是,最近你的“韩三篇”引发“公知”对你“不读书”的围剿,我麦田对你的这种“人造”大盖帽会顺势而为的扣紧你的脑门,让你反驳无门(因为任何前提都是我麦田自己主观臆断出来的,只是借用了大家的想象力和对你的神叨叨的猜测心理),自证不得(后来韩寒确实在博文中说:我无义务自证,也无能力自证)。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麦田的“高明”和韩寒的“无奈”,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麦田说韩寒是狗,韩寒在无法证明自己不是人的前提下,只是低头认为自己就是狗!可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流氓逻辑呢?!所以麦田败了,彻底的败了,败就败在了韩寒拿出了2000万。
你麦田不是栽脏的有鼻子有眼么?那好吧,找个证人、证物啥的出来告之大众你在事实上在成立的。而不是靠着诱导、暗示、有罪推论、妄加猜测、肆意联想的狡迹去建造一个“天衣无缝”的阴谋论来糊弄大家,韩寒的文章写得很清楚:
凡是有人能例举出身边任何亲朋好友属于“韩寒写作团队”或者“韩寒策划团队”,任何人接触过或者见到过“韩寒写作或者策划团队”中的任何成员,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或者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任何互联网公司收到过“韩寒团队”或者本人要求宣传炒作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20000000元),本人也愿就此封笔,并赠送给举报人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
不敢了吧!怕了吧!怂了吧!缩回去了吧!麦田又何止对得起“麦田”这个诗情画意名字啊,完全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阮蛋!一个在诽谤面前呼风唤雨,却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阮氏怂蛋。
蛋蛋,咱该真的滚到一边儿玩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