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根金融”在阳光下前行


 

 

让“草根金融”在阳光下前行

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特邀嘉宾: 段绍译

湖南富爸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民间借贷的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共生互长。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出现高利贷崩盘、老板“跑路”等事件,民间借贷站上风口浪尖上。

经济导报:你是如何看待民间借贷的?民间借贷行为究竟利大还是弊大?政府应该如何对待民间借贷?是一棒打死还是大力扶持?

段绍译:民间借贷是通过把资金从使用效率低的地方配置到使用效率高的地方创造新财富的。因此民间借贷是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我国,如果没有民间借贷,就不可能有今天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因为绝大多数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所有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和经营过程中短缺资金时都离不开民间借贷的大力支持。

我国没有蓬勃发展而成熟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一定意义上是西方风险投资的替代品,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成了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初期融资最重要的渠道。而我国居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存放在银行只有很低的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因为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于是,民间借贷作为“草根金融”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形成并生长起来。

我国金融业不发达,所以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就是民间借贷发达的地区,比如说浙江的义乌和温州、江苏的无锡和昆山、广东的深圳和东莞、福建的厦门和石狮等地。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大力支持民间借贷,否则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

经济导报:如何解决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问题?如何让民间借贷能更有序地发展,成为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

段绍译:打击高利贷的最好办法是鼓励和支持民间借贷,严格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因为利率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时涨价,供过于求时跌价。现在中小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不是因为中国民间没钱,而是因为很多有钱人担心债权得不到政府的严格保护而不敢外借。

对民间借贷要立法监管,监管的主要功能是打击非法集资诈骗,另外要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更好地保护民间借贷。只有严格保护民间借贷,才有更多的人敢于把钱借给需要钱的人。敢于放贷的人多了,利率自然就会降下来。

要想让民间借贷更有序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政府许可开办私人银行,使民间资金享受国有资本同样的国民待遇。让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公平竞争时,整个社会的资金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经济导报: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资金链断裂,个别企业出现“跑路”现象,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事件?

段绍译:在宏观上,因为我国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很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国有金融企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由于法律政策对金融业的垄断和管制,使得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很高,我国的金融业现状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和矛盾。这种体制造成了国有银行的钱绝大部分借给了低效率甚至根本不缺钱的一些国有企业,而最需要钱的中小民营企业根本就借不到银行的钱或者很难借到钱。

现有的金融企业业务服务内容的固定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信制度、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制定的。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大中城市的上述树大根深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社会福祉的生力军。而亟须资金支持的、新生的中小民营企业根本就借不到银行的钱或者很难借到钱。2011年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缩小后,首先缩减的是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资金成为制约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大量的中小企业遭受资金寒流,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

经济导报:如果没有民间借贷,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如何发展?

段绍译:我认为,如果没有民间借贷,也许不少中小企业根本不会出现或者说会更早消失。因为所有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得不到银行贷款的,它们的启动资金主要是少量自有资金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民间借贷,中国的多数企业今天都不可能诞生。

任何一个老板借钱都不是为了害自己,而是为了帮自己,所以民间借贷是利人利己的。任何一个中小企业几乎都有缺钱的时候,就像任何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从来没有病痛。银行相当于医院,民间借贷相当于诊所或医院的急救室。

我认为,我国的民间借贷,至少在未来的10年内还是一个金矿,因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在未来的10年内未必赶得上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