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收拾我从商十几年收集到的名片。在这上万张的名片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在这个名片中添加的东西,比如“政协委员”等等一些头衔的标注,还有很多人说是“中外合资、中港合资、美国独资”等等这样的派头。但是很遗憾,我没有在这一万多名片中看到“我是什么什么家族兴办的企业”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写?很显然,许多人是家族企业的成员或者雇员,但是人们不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好的名称。中国每年新增一千多万人的就业,有80%以上是由家族式的私营企业来安置,但是所有的招聘会上只有不足10%的毕业生和应聘人员明确表示我首选去家族类的私营企业,绝大多数人是拒绝首选这样的企业去工作的。
为什么?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些学生和就业者不愿意去私营企业工作,第一,他们认为家族企业办不大;第二,他们认为家族企业办不好。那么,我在这样一个企业工作会有什么前途呢?所以他们首选中外合资企业,首选国有企业,等等。
作为家族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者,首先我们要看明白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过强,也不要把自己看得过弱。
到底家族企业能不能办大,能不能办好呢?全球五百强企业中175家是家族控股企业,占到35%,沃尔玛公司是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福特、摩托罗拉、微软、丰田、现代,它们都是家族企业,他们办得小吗?他们一点都不小。在欧洲的上市公司中,法国和德国的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比例高达64%,其它国家也接近50%。香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中国大陆的希望集团、方太、百度、网易、盛大等都是家族企业。
第二,家族企业办不好吗?在美国,无论经营与管理,家族企业都比那些谈不上血脉相继的竞争对手更胜一筹。按十年平均值计算,美国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是15.6%,而非家族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率则只有11.2%;在资产回报率和年度收入增幅两项重要指标当中,家族企业分别达到了5.4%和23.4%,非家族企业则为4.1%和10.8%。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日本、韩国、印尼成功的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
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被许多人掩盖了。
我们再来看八十年代,那时我在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工作。我曾做过一个重要的调查,在西部的七个省区中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做调查。那个时候胡锦涛同志在贵州工作,我在贵州待了三个月,专门调查贵州乡镇企业的发展。调查表明,我们80%的乡镇企业贷款给了乡、村两级的集体企业,但是在新增的产值和就业中,他们的贡献只占到了20%,而拿到不足20%贷款的个体和联户企业,他们提供了乡镇企业产值和就业的80%以上。这是有目共睹的。浙江温州有一个专门生产汽配的村子,850个企业全部是家族企业,他们按人均产值是80万,他们开发新产品只要37天,而南京同类的大型供应企业连投带产需要一年。家族企业办不好吗?实际办得很好。
事实告诉我们,家族企业是全球具有普遍性的形态,不是低效率的,也不是落后的。
我们来看家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家族企业在GDP中占的比例,韩国是48.2%,中国台湾是61.6%,马来西亚67%,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十个家族体现了本国实质的一半,泰国和中国香港、五个最大的家族体现了26%的市价总值,美国的家族企业创造了78%。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陆非公有经济中家族式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我前几天在苏州。我觉得苏州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们只吸引外来的外商企业,没想到他们只是候鸟,你们这里便宜,他们就在这里做,但是你稍微一贵,他们就跑了。真正的留鸟,是在温州的真正的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有人讲家族企业做不大做不好,有人讲家族企业没有希望。在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上,我跟一个重要的学术权威发生了争论,我说谁说家族企业做得不好,没有希望,我问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一个什么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农村是从人民公社非家族化的管理,变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城市过去都是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把大量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变成了家族企业而取得成功。
如果讲中国经济20年的发展,就是家族企业成功的历史,是家族企业使中国人从穷变富,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国门,开始有了自豪感,不是这样吗?但是所有这些事实,很少有人细心去推敲和分析。许多的家族企业的成员和家族企业雇佣的雇员,在外面都羞于启齿说我是在家族企业工作。为什么这样?是中国的文化意识延续下来的。讲沃尔玛,他们是家族企业,在名片上他们要印上控股家族的族徵,他们感到我们为家族做了贡献。但是现在一讲家族企业,就是资本家,是贪婪的,是吸人血的坏人。
事实很清晰,中国两千多万人新增就业,90%以上都是在家族企业。如果家族企业做不好,中国改革开放能成功吗?如果家族企业做不好,中国能有希望吗?毫无疑问,不能!
国有企业留下的是什么?是成千上万的下岗、待业的职工,而解决这些职工就业的是谁?是我们家族企业。
因此我们应该挺起腰杆做人,对整个社会说我们不是剥削者,我们是贡献者。微软是典型的家族型企业,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时,刚一进会场所有的人站起来,我就在场,为他鼓了两分钟的掌。我坚信,所有的人,都会记着比尔盖茨是美国的英雄,因为有了微软,美国人有了骨气,因为有了微软,美国人横行天下。福特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人们看到的是,福特创造了美国汽车的文明。因此要明白,我们走的是正路,我们应该受到尊重。
这里的题目叫“管好我们的家族企业”,有两个含义:第一,家族企业是人民的,代表着人民的自豪,要拥护和爱戴它们,是它们解决了企业,完成了税收,是它们推动社会走出贫穷,走向小康。第二,对那些想跳槽的人来说,要明白我们今天的企业不应该在今天的水准上。
要管好家族企业,我们面临的主要的是家族化和职业化的关系问题。几乎所有的教授和管理学院的权威都认为,家族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你必须执行专业的管理。他们总结家族化的特点:完全的销售任务导向,以血缘或哥们儿义气为纽带的运营团队,强有力的一把手,产权和控制权的高度统一,一管到底的运营方式与不太明确的责权利体系,等等。
我不否认家族企业有这类特点,但我来问,以上问题,非家族企业就不存在吗?如果非家族企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说这些问题使得家族企业落后于时代呢?人们都知道,非家族企业同样存在这样问题。但是那些理论权威们对此视而不见。
家族企业正在职业化。人们讲职业化的特点,是明晰开放的股本机构和多层的组织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适度的授权分权体系,职业化的管理班子和制度化的决策控制体系,等等。家族企业没有这样的特征码?沃尔玛没有吗?微软就没有吗?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慧聪就没有吗?都有。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公司6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他们都具有这样的管理机构和特征。
因此,那些权威教授总结的家族企业的弱点和职业化的优点,是把两者对立起来。讲得不对。家族企业有它的劣势,但是我们要分析,如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却把对的东西改掉了,那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我们来看家族企业的优势:
亲情的凝聚。我们每一个人去就业,每一个人去闯天下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谁?我郭凡生辞掉公职去“慧聪”的第一天,我想到的是我想让我老婆、孩子有饭吃。如果我不想老婆孩子,我想的是天下的劳苦大众,我讲的一定是谎话。
中国最强盛的汉朝,汉武帝时期,用了两个大将,一个叫卫青,一个叫霍去病,卫青是他的小舅子,霍去病是他的外甥,一样是亲情。
我们为什么要割断亲情去谈管理呢?没有亲情是什么?那是法西斯。
低耗成本、机制灵活都是家族企业的优势,我们都承认。但是现在的权威总结的家族化的问题,我们来看,“家长决策”、“开创者退位会产生强烈影响”,“任人唯亲,难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企业决策者事务缠身”、“董事会不懂事”、“融资困难”,难道非家族企业没有这个问题吗?
安然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家族控股的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公司,安然的董事会就懂事?骗人。有多少外商都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他的董事会就不懂事啊,为什么单单以这些问题来指责家族企业?这些问题不是家族问题单独发生的问题。任人唯亲在那些职业化管理的公司没有吗?在诺基亚没有吗?在IBM没有吗?都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任人唯亲的问题。只要有企业管理的地方,是由企业管理决策者决定了他是事务主义的万事缠身。这是由企业者的素质决定的,不是你的企业决定的。
中国出现的首富丁磊,出现的盛大的陈天桥,出现的李彦宏,他们都是典型的一股独大家族式的控股企业,他们的企业不但这些问题很少,而且比那些非家族企业要管理得好得多。我们要进入理性思维,不是专讲那些攻击的话,这样是不对的。关键是如果我们要按照这样的药方子来解决问题,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些问题,不是家族企业本身管理上特殊的困难,而是所有的企业在其一定阶段上都会出现的问题,会呈现决策不民主、董事会不懂事、事务缠身、任人唯亲的等等问题。不要说家族企业任人唯亲了,在共产党里也有任人唯亲,为什么在家族企业里出现了就成为了特别的难点呢?这是不对的。
这里不是为家族企业喊冤叫屈,是要真正为家族企业找到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必须把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撇开。那么,人们就要问,真正的问题何在?
中国学术界、理论界的权威们在怎样办好家族企业的问题上,他们开错了药方,出错了主意,他们认为只要往职业化过渡,就能够解决家族企业的问题。其实家族企业的方向不是职业化,应该是社会化。要注意,职业化和社会化是有重大区别的。
中国式家族型企业是如何成功的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