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在成立25周年之际,迎来了新任行长朱小黄。履新数月的朱小黄对中信银行的发展战略有何新思路?中信银行下一步将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
  记者:请您谈谈听取党的十八大报告后的感想。
  朱小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创新之作,通篇充满新意,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伟大创新精神。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尤其是“八个坚持”、“四个监督”、“三个自信”、“五位一体”、“四个意识”、“两个翻番”、“两个加快”、“四化同步”等8个“数字”关键词,高屋建瓴,令人印象深刻。
  10年来,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正确,也为未来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记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特别是中信银行将从哪些方面努力落实十八大精神?
  朱小黄: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确保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要加快推进银行业战略转型步伐,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制定科学的转型战略,改变同质化的竞争格局,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要与时俱进,抓住先进的电子化科技带来的社会化影响的机遇,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水平,谋求网络世界中的银行虚拟服务;要坚守稳健理念,坚守经营底线,坚守合理的业务结构和边界,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管控,有效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百年老店的常青基业。
  在服务方面,中信银行将从客户需求出发,急客户之所急、忧客户之所忧,积极开拓新模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大型企业客户,做到“一户一团队,一户一策”;针对中型企业客户,遵循“统分结合、分工协同”的原则,合理配置前中后台职能,同时依托标准产品为客户提供模块化的产品服务;针对小企业客户,继续深化专营体系垂直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区域经济特点的差异化专营模式,控制整体风险,实现小企业客户集中批量营销。在管理方面,中信银行将通过完善资源配置、计划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引导,最大限度调动资源,优化配置;将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集约、高效、专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在加强计划财务管理精细化、风险管理科学化、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下足功夫。
  记者:在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方面,中信银行将有何具体措施?
  朱小黄:自2009年总行成立小企业金融中心以来,中信银行对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服务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建立了一套面向小企业的专业化流程体系,形成了以“四专”(专营机构、专职团队、专门流程、专业平台)为特点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特别是重点围绕“一链两圈三集群”(即围绕供应链、商圈、市场、园区等渠道寻找客户)的小微企业客户,推出了种子基金、订单融资、应收款融资、小额信用贷款等创新产品,针对小企业缺少抵押和担保的现状,通过“集群营销+信用增级”的业务模式解决了一大批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近3年我行小企业贷款客户复合增长率达到55%,小企业客户数量已经占全行对公客户数的一半,小企业贷款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65%,占对公贷款比重比2009年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战略调整的需要,中信银行未来要建立“橄榄形”客户结构,力争用3到5年时间,进一步将小企业客户重心下移,真正“弯下腰”服务于小微企业,重点扶持单户贷款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不再拘泥于专营机构和专营体系,所有的网点机构都要把小微企业作为经营的重点,同时在中后台按照“信贷工厂”的模式建立起一套强大的运营支撑体系;在风险管控模式上,在现行“嵌入制”模式基础上,由上而下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微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在各个城市分行建立流水式作业的审批中心;在客户群方面,进一步加强市场规划,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开发小微企业集中的板块和市场,同时大力进军服务业,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信息科技、教育服务等涉及消费和民生领域的服务型小企业,培育与银行长期共同发展的小微企业基本客户群。(记者 孟扬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