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投票仍在进行中,但截止今天中午本文写作时,奥巴马已获得了290张选举人票,大幅度领先于对手罗姆尼。由于只要达到270张选举人票就可胜选,奥巴马已铁定连任。
对于中美关系,奥氏的连任到底是好是坏呢?根据环球网文章,美国三大报之一的《洛杉矶时报》在昨天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国能为美国大选投票,肯定会选现任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该文章引用了法新社和民调机构益普索共同在9月底进行的民调数据,该数据显示:在800名受访中国民众中,有63%的人支持奥巴马连任。
在很多人看来,另一位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确实显示出对华更加强硬的姿态。如他宣称上任第一天就要将中国定位为“货币操纵国”,甚至说中国是小偷、窃取美国的知识产权。而奥巴马自上任以来,虽然在战略东移的框架之下,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有趋紧之势,但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危机与冲突。考虑到中美关系经常因美国总统变更而变化,在企稳怕变的心理之下,许多中国人乐见奥巴马连任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但个人以为,这种期望可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战略判断之上。奥巴马第一任期内,虽然中美之间没有什么大的风波,但其战略重心的东移已经对中国构成重大的战略牵制。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关系,已经直接使中国在亚太大国博弈中占据不利地位。而南海危机、东海危机的先后发酵,更是可见美国在背后推动的影子。总体上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中美关系的总特征是“微观平静、宏观紧张;当前平静、长远紧张”。而其根源,则是奥巴马政府有关中国是美国霸权最有潜力挑战者的这一认识。为此,奥政府甚至愿意为此放过老对手俄罗斯,宣布美俄关系重启、冻结导弹防御系统在东欧的部署,由此可见奥巴马的战略决心不小。所以,尽管中国政府目前感受不到什么大的麻烦,但越往前走,美国的这种战略牵制与防范效应就将越明显,对中国外交的限制与挑战就将越来越大。
相对来说,罗姆尼的对华强硬主要体现在经贸领域,在安全与地缘政治领域,罗更多地视俄罗斯为主要战略对手。两相比较,对一个国家来说,安全与地缘政治比经贸关系更加重要。所以,如果罗姆尼当选,我们可以预判美国政府很可能重新将俄罗斯而不是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反而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而且,即使是在经贸领域,由于众所周知的中美间紧密的经贸联系,罗姆尼即使态度强硬,其可打的牌也有限。退一步想,中国目前的经济仍然是数量增长型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美国如果施加压力,对中国国内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化,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那种以为奥巴马连任会对华更有利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短时间内中美关系不会有大的起伏,但至少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外交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可以想见,奥巴马的连任无疑会进一步坚定其有关中国是战略对手的判断,进一步坚定其推进战略东移的决心,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环境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必然走向冲突,因为决定中美关系的不只是奥巴马的战略认识,还受制于一系列的客观因素。
首先是美国经济,如果美国经济能够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对华在市场方面的需求将会缩小,经贸关系在中美整体关系中的地位将会下降,这无疑将减少这块“压舱石”的作用,不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相反,如果美国经济迟迟不能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它在经济上就仍然有很多需要借重中国之处,从而有利于阻止中美关系走向紧张。
其二是中东形势,目前主要是叙利亚局势与伊朗核危机。奥巴马战略东移的一个前提是从中东这个麻烦的泥坑里抽身。如果深陷中东局势,美国自然不可能全心全意将战略重心投向亚太。但中东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地区,自然不可能放弃,而且中东形势的发展也不全在美国的掌控范围之内。如果叙利亚的反对派一直成不了气候,如果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形势持续恶化,如果伊朗在拥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伊期兰世界的恐怖主义活动重新大规模抬头,美国可能不得不被迫做出反应,从而延迟战略东移的步伐。
其三是美俄关系。奥巴马第一任期之所以能够实现美俄关系重启,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自由主义色彩相对较浓的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但现在俄罗斯的总统又换成了相对强硬的普京,虽然普京外交也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但其大国雄心显然更加浓厚。在这种情况下,美俄关系不排除出现逆转的可能。而当美国面对一个咄咄逼人的俄罗斯与强调和平崛起的中国时,其战略判断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
这些都意味着中美关系仍然存在可塑的空间,中国应该根据以上影响因素,以前瞻的眼光与主动的战略谋划,积极推动中美关系与整个国际战略环境出现于我有利的变化。
奥巴马连任与中国外交的长期挑战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