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十八大报告“民”心所向


万吉良:十八大报告“民”心所向

发布时间: 2012-11-10 11:2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幕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整个报告过程中掌声经久不息,每次掌声都是鼓舞人心的信号。因为掌声体现着代表们对党的事业执着的信任;掌声体现着中华儿女对共产党的坚定支持;掌声体现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共同愿望和决心;掌声体现着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的清醒头脑和旺盛斗志。
  报告通篇充满新意与创新精神。十八大的主题、主线、主体内容,以及报告所蕴含的新表述、新论断、新要求主要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个新定位;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了新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了新构建;对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了新自觉。
  总的来讲,报告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民”心所向。
  报告把“人民”二字高高举起。仅仅在最后谈及党建等的部分,“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次之多。如报告称“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报告奏响“民生改善”时代强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最直接、最生动、最现实的体现。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继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民生改善”的再动员、再部署。
  古人云: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它虽经历代变迁,至今仍被证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们清楚的记得,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就是从农村开始的,让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而这一变化的历史动因,也就在于我们党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结果。
  只要我们的党坚持把“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这个伟大的“水”,就会载着中国共产党这只舟船,乘风破浪,驶向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