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奢侈品经济的社会推动力
法新社(AFP)记者采访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
蔡苏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聊奢侈品文化
据欧洲媒体报道ZADIG&VOLTAIRE品牌创始人吉利耶拟将该品牌的第一家酒店开在巴黎繁华的第7区,但是在新酒店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却声称,因为酒店规模较小,所以“将不会接待中国游客”消息一出引起中国消费者圈子中不小的震动。中国消费者群情激奋,又找不到觉得特别合适的反击思路。还好,吉利耶的品牌负责人随即发表公报,对这一言论正式做出道歉:因为口误造成对中国消费者的伤害表示深深地歉意。
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欧洲奢侈品商场继续挤满了中国消费者。但是,今年因为各种因素的掺杂,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颓势已经显现。昨天,法新社(AFP)记者塞巴斯蒂安,就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今年走势以及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
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
·记者塞巴斯蒂安:我曾经阅读过您的《奢侈》一书,您对奢侈品的认识是独到的东方思想。《奢侈》偏重于从哲学角度对奢侈品文化的阐述,大众可能更喜欢通俗化、趣味性的评论。从您的角度,如何看待ZADIG&VOLTAIRE引起的误会?能否谈谈跟此事相关的一些有意思的话题?
·蔡苏建:ZADIG&VOLTAIRE一事就是口误。根本上是因为东西方思维在奢侈品文化领域的错位造成的。在进入奢侈品文化研究之前,我的专业方向是中国历史和艺术品鉴定,但是,我不拒绝欧洲文化。因为我们立国的基础思想也是来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用柏拉图的西方文化基础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形成,来对比孔子思想演化发展的道释儒文化。可以看出,大家的文化思想虽然都是起源自唯心主义,因为立足点的不同,终极目的近似南辕北辙,共同理想却都是在回归科学理性之后,从不同的角度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完美。
欧洲奢侈品设计师、经营者、消费者,与我们有着绝对不同的审美思想和文化体验。大部分时间,欧洲人乐意在安静角落,小口缀饮葡萄酒的时候,我们可能在公众场合里大呼小叫地狂饮烈性酒,甚至无论任何品质的葡萄酒,一概可以干杯。我们的习惯思维中,葡萄酒和茶一样,都归类为饮料,都可以小口热饮。喝白酒就必须频频祝酒,一次次喧啸干杯。
正常情况下,中国人绝对不喜欢举杯邀明月式的自斟自饮,那是一种失落和孤寂的悲剧场面。
这次吉利耶的口误,因为在沟通层面出现一些微小的差异,有些消费者就在思考,是不是欧洲人认为我们购买和消费奢侈品的方式存在品位上的瑕疵。这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思想正在向欧洲文化倾斜的表现。
我们非常感谢欧洲品牌商和商场经营者,包容地认同中国消费者排山倒海式的豪爽,中国消费者在欧洲的消费方式所表现出的所谓“杂乱无章”,只是一种自由的东方激情。
·记者塞巴斯蒂安:欧洲奢侈品品牌商已经培养了成熟的奢侈品市场,并且正在谨慎的保护它,在知识因为中国人对欧洲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喜爱,葡萄酒被自然升格为白酒的饮用方式产权保护领域,中国奢侈品协会如何看待电子商务的奢侈品品牌授权问题?
·蔡苏建:前一段时间,欧洲有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品牌商,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宣称打击假冒国际名牌产品的同时,高调指责中国电子商务运营机构销售的欧美奢侈品产品,都没有经过合法的品牌授权。一时间奢侈品电子商务市场风声鹤唳,半年内真有一批像“网易”“新浪”等著名网站的奢侈品电子商务,承受不起可能出现的“违法责任”而关门大吉。
事实上,奢侈品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出自二手代购。我们认为二手奢侈品销售不需要品牌授权。
从中国政府认同的国际法来看,在二手奢侈品产品销售的知识产权上,品牌商已经处在“权利用尽”的法律阶段,奢侈品品牌商完全没有授权资格。如果从法律的角度理解,品牌商的首次销售,已经结束了对售出商品,及该产品表面商标画面的拥有权、展示权、定价权、保护权。后来的拥有者完全可以在仼何场合,以各种形式展示或拆解,提价或降价销售、赠送等各种方式处理此产品。国外品牌商利用我们大部分民众对国际法的认识盲区,以品牌授权问题进行营销的做法不合适。另外一个方面,品牌商过分的打假冲动,本意是要抢占高端电子商务市场,却打击了华人在欧美市场的代购积极性,在某些方面造成了自己的市场被动。因为欧洲市场的华人奢侈品消费中,30%的销售是由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海外代购”完成的。
·记者塞巴斯蒂安:作为行业内的专家,应该了解更多有关奢侈品的专业知识。你们怎么看待欧洲奢侈品在中国的售后服务和投诉问题?
·蔡苏建:是的,您的这个问题说明您已经看到了东西方奢侈品消费生活的差异。奢侈品消费是一个具备相应经济条件的社会行为,真正的奢侈品消费之中,没有修修补补、退货换货之类的服务思想,只有延续性的、再付费的奢侈服务。 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非常庞大,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消费者,并没有完全具备奢侈品消费的经济实力。他们的偶而体验,不是为了真正的精致生活,依然是为了满足偏重实用的展示需要。以奢侈品消费来显示文化和经济背景,因此获得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认同,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奢侈品消费者的主要目的。欧洲品牌商应该适应我们的消费习惯,遵守目前中国的《消费者保护法》,为奢侈品的体验式消费者,提供大众式的售后服务。
国内奢侈品消费的投诉较多,极少满意解决。根本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产品卖出了预期的奢侈品价格,但是产品本身并没有达到奢侈品的品质高端和服务高端的要求。因为无视中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存在,很多奢侈品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服务机构几乎不存在。
中国奢侈品协会的市场调查显示,很多奢侈品品牌标榜为高端奢侈品的产品,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不具备物质高端的奢侈品要素。他们将大批按照普通商品标准和普通商品订单价格生产的产品,假借奢侈品定义进行销售,获取生产成本百分之二百以上的不合理利润。同时在代理权、产品销售方面,排斥中国企业的参与,应该已经涉及垄断经营。希望路易威登、寇驰、香奈儿等等国际大品牌,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不要排斥中国企业家成为代理商。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售后服务体系,加快二、三线城市布点服务。
·记者塞巴斯蒂安:您如何看待中国奢侈品市场和中国奢侈品产业今后的发展?
·蔡苏建:我们正在联合各相关专业机构,作今年的市场报告。今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不会满足品牌商的市场期望,只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大约20%。这种增长是消费实力的自然释放,主要增长点集中在与旅游文化服务有连带关系的产品。根据预期,爆发新的消费激情要等待明年五月之后,目前,奢侈品品牌商也在进行全球服务的策略调整,积极的市场鼓励工作也会集中在2013年3月出现。中国奢侈品协会的主要工作是,开展中国奢侈品产业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推广。中国有非常多的产品已经具备奢侈品产业的品质要求,市场的推广和普及还需要经历几年的时间。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进步,随之而来的生产过剩,必定导致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准确的、适当的消费行为就是保持和促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唯一手段。这是奢侈文化比较枯燥的哲学问题,在我的《奢侈论》中有更多的叙述。
以前,因为对奢侈品消费和奢侈品产业概念的混淆,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包括政府领导对奢侈品产业的误会。
例如“茅台酒”的奢侈品身份。
最近两年,在中国奢侈品协会的努力下,积极的、正面的奢侈品文化已经形成。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我们依然反对大众化的、不适时宜的奢侈品消费。但是,奢侈品产业作为一种快速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形式,不能是欧洲商业的文化专利。中国奢侈品协会的各项工作,以及中国的奢侈品产业,已经得到政府层面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希望各国品牌商在带给我们丰富的欧美奢侈品人文大歺的同时,关注、支持中国本土奢侈品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非常愿意与优秀的国际品牌,共享中国奢侈品品牌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成果。
了解更多详细采访信息,请登陆中国奢侈品协会网站:http://www.cll.net.cn扩展分类:蔡苏建·《奢侈论》 《奢侈品消费与后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