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或评语(一)


这几天,看了两篇南昌大学2004级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觉得在新闻学领域,一代新人在成长。下面将我对这两篇论文的看法,或者说是“鉴定”的评语,抄录在这里:
 
《〈南方周末·往事〉历史报道研究》(曹飞虎)
 
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即时、海量的情况下,纸质媒体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以分析见长的深度报道的功能,是目前报业生存发展所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选题上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其价值在于对报纸如何做好包括历史报道在内的深度报道,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本文从新闻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入手,紧扣“什么样的历史进入了新闻”和“历史怎样进入新闻”,通过对《南方周末·往事》历史报道(1998~2002年)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报纸历史报道的特点、形态及表现方法。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实证研究的方法,(1)论证了报纸在拓展新的报道空间、挖掘历史事件中特殊的“新闻”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可行性;(2)揭示了报纸采编历史报道所应具备的时代理念、编辑思想及操作路径;(3)指出了“口述历史”运用于报纸历史报道在新闻真实性上的二律背反。由此亦可见出论文作者在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践课题上具有较好的能力。
建议在合理、适当地使用史料方面,作进一步改进。
 
 
《中国体育报纸现状及发展研究》(江光亮)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体育类报纸能否抓住机遇,在这场“奥运新闻战”中重整旗鼓,走出低谷,摆脱困境,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此为选题,既反映了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又体现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上的“问题敏锐性”。
本文从分析体育与传媒尤其是纸质媒体的关系入手,在系统梳理我国体育报纸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行政办报的局限性、出版周期的制约性等方面分析了体育报纸的特点,并从体育报纸由盛到衰的轨迹中,探讨和剖析了体育报纸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诸如体制、观念、行为等),以及这些变化所呈现出的特征。其间,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体坛周报》的个案分析,不仅加证了上述分析,而且反证了当前体育报纸问题与困境的症结,揭示了体育报纸走向成功、再造辉煌的规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凸显了本文的创新性和指导性;同时,也表现出论文作者在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建议对论文中的论点作进一步的提炼与完善。
(2007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