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出口市场分析
1.德国市场分析
由于德国在年中调整屋顶系统补贴,2012 年上半年德国出现了一波抢装项目的高潮,据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German Federal Network Agency)公布该国上半年光伏装机容量数据,前六个月装机容量超过4.3GW,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装机容量仅为1.71GW,仅今年5月份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2.5GW。德国市场近期抢装,大大的拉动了今年前5月中国对其的出口规模,截止5月份,中国向德国市场累计出口组件1249MW,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8.5%,虽然由于政策变动导致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前5月出口量降幅呈现助于收窄的趋势。而进入6月份,随着抢装需求的结束,出口量也随之下降,出口同比降幅又随之扩大。2012年1-7月份,中国累计向德国市场出口组件1531MW,同比下滑33.6%。
近日,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因为201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装机已经达到4.3GW,超过2.5-3.5GW的年度目标,德国很有可能于11月再次削减太阳能光伏补贴,而且最值得担忧的是以德国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25家光伏电池企业于7月24日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申请,此次反倾销调查如果成行,将对国内光伏企业带来沉重打击。(详见:图15)
2.意大利市场分析
2011年中期,意大利政府第四次颁布能源法案,市场安装规模激增,截至2011年底,意大利光伏装机达到12.75GW,导致政府无法承受上网电价补贴的负担。2012年3月30日,意大利国家天然气和电力独立监管机构(Aeeg)宣布将上调民用电价9.8个百分点,其中4%用于支付可再生能源补贴,余下的5.8%用于平衡可再生能源上网对电网造成的负担。Aeeg当时还强调,2012年光伏补贴将提高到60亿欧元。7月份,由于市场电价下跌以及补贴和电力供需平衡成本的增加,民用电价再次上涨0.2%。意大利光伏市场去年相对较大的基数和今年补贴大幅度的下砍,导致今年中国对意大利市场光伏组件出口规模远不及去年同期水平。2012年1-7月份,中国向意大利市场出口组件617MW,不及去年同期的四成。从前7个月的走势看,众多对意大利市场的出口规模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前五月似乎有降幅助于收窄的需求动力,同比降幅从1月份的89.3%收窄到5月份的66.6%,然而进入6月份以来降幅有逐渐扩大。2012年7月12日,GSE宣布光伏补贴达到了60亿欧元,因此第五版能源法案中的光伏FIT将在8月27日后开始生效,而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方面则是在2013年1月1日时生效。由于意大利光伏装机量去年的激增,政府实施Conto Energia V计划的资金缺乏,到2013年,意大利光伏市场将面临无补贴可施的局面,其市场地位将会急剧下滑,光伏安装量将少于3GW。中国对意大利市场出口规模萎缩,已经成为必然的事实。(详见:图16)
3.美国市场分析
美国光伏市场需求强将,发展潜力巨大,但“双反”严重影响中国对其出口规模。近期,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一项能源发展计划,在西南部六个州选定一些共有土地,强化太阳能开发能力。此次太阳能开发计划所涉及的六个州分别是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以及犹他州,共有17个地区28.5万英亩国有土地。奥巴马政府计划强化这些地区大型太阳能发电厂的生产开发能力,其通过高压电力网提供居民以及商务用电,一旦这些地区的太阳能开发计划正常执行,那么将产生23.7GW的太阳能。美国政府各类鼓励政策的叠加效应正在显现,本土市场需求高涨。
但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导致中国出口美国太阳能电池持续下滑。美国市场本来是中国光伏组件继欧洲市场之后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然而从去年4季度以来,美国Solar World等7家光伏企业向美政府申请,要求美国商务部向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的关税。今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90%至4.73%的“象征性”反补贴关税后,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率。导致中国对美国市场光伏组件出口规模增幅逐月收窄,从1月份到7月份,中国逐月对美组件出口累计量同比增幅分别为 288.0%、226.2%、155.6%、108.9%、83.1%、62.0%和40.2%。
近期,大凤凰城经济理事会(GPEC)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巴里·布鲁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美国“双反”成立的可能性达50%,但是征税的额度可能会比初裁时低。对于中国企业,这可谓近期美国市场唯一的利好消息,如果这一消息被证实,那么我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规模会增幅下降幅度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缓减。(详见:图17)
4.日本市场分析
日本的“无核时代”导致光伏时代的早日到来。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找新的能源形式以补给电力空缺,利好政策随之而出。对于寻找新兴市场以斩获新增长点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无疑给制造商们注入一针强心剂,促使中国光伏组件对日本市场出口增幅逐月提高,从1月份到7月份,中国逐月对日本市场组件出口累计量同比增幅分别为 76.0%、63.5%、95.9%、114.3%、143.3%、167.1%和162.2%。
但是,日本市场对外来品牌排斥严重,是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封闭市场。有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中占据前三名的企业为夏普、松下及三洋公司,均为日本本土企业。中国制造商要想进入日本地面电站市场,首先需得到JET认证。而根据有关报道显示,在国内,目前拿到此认证的企业仅为7家: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以及Upsolar。因此,中国对日本市场出口规模一直比较小,2012年1-7月份,中国累计向日本出口组件仅295MW,其中京瓷(天津)就占据了差不多50%的份额。因此,日本市场是一个少数企业享有的潜力市场。
7月1日,日本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在国内实施,规模大于10k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上网电价补贴为税前42日元/kWh,税后40日元/kWh(约合3.3元),补贴时间20年;对于10kW以下的项目,补贴为42日元/kWh(约合3.15元),补贴时间10年。补贴电价相当于市场老大德国的三倍。这样的政策,使得国内电站集成商的内部收益率达到30%,远高于德国和意大利等其它国家,国内市场装机需求被大幅刺激,在法案从7月1日实施以来的一个月内,日本家庭及企业向电力公司提出收购要求的发电量达约56.4万kW,预估2012年度安装量将达到2.5-3GW。对于日本市场的巨大潜力,有能力进入的品牌正在极力推进,如近期,晶澳太阳能在日本设立办事处,为日本客户提供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总之,日本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是一个小众而又具有潜力的市场。(详见: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