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懂的商道精神!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有五样东西不会缺:贪嗔痴傲疑,嗔,不高兴,世界不高兴,小则闹矛盾,大则打仗;傲慢,人人觉得自己对,几十亿人都不同。疑,互相怀疑。五样东西造出了斑斓世界,带来了文化再造问题。中国的商道精神是以德养身,以诚养心,以义制利,这是人类需要的精神。
商道,哪个行业都是道,把这个道搞清楚,就成佛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这五十三个佛,那善知识就是五十三尊佛,里面有做生意的佛,做生意成佛了!五十三参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成无上道。问题在道,你有没有道?中国人很喜欢讲这个字,你在家里面有家道,你个人做人有人道,你做儿子有儿子道,你做爸爸有爸爸道,你做妈妈有妈妈道,无论你干哪个行业都有道。你把这个道门搞清楚,就是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个道就是道德,有了道,道行出来、表现出来是德。我们古圣先贤道是伦理,无论哪一行、无论哪个人,你不能脱离伦理,五伦十义,你要具备一个圆满的道。
中国的商道精神是以德养身,以诚养心,以义制利,这是人类需要的精神我们需要世界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是中国发展依托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光是获取,我们同时要贡献,更主要的是中华民族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融入当地的本事。
在时下社会中,无商不奸似乎已经成为共识,真正的商道反而很少被提及。实际上真正的商道博大精深,仁、义、法、智、信,缺一不可。著名企业管理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学习:
一、商道之仁
仁者无敌,仁是中国人一再强调的思想,同时也是商道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大到造福社会,小到助人为乐,都在仁的范围之中。
二、商道之义
出来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讲个义字。商场其实是由人际关系构建起的江湖,人与人之间的义因此显得尤其重要。唯有讲求义字的人才对得起商道,不义之徒必然是不长久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毕竟也不是古人随便说说。
三、商道之法
做生意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这是为商之道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在法度的范畴之内清清白白经营的才是堂堂正正的商人,唯有如此商场才更规范,更有利于长远发展。麦提爽对商业的法律很熟悉,法律在他手中成为威力无穷的武器,上可用于公司运营,下可保障员工权益,总之是处处不离法。
四、商道之智
商场如战场,商业毫无疑问应该是聪明人的地盘,没有智谋的话很难在商场上立足。如何在商场上开疆拓土,如何绝处逢生化劣势为优势,这其中非有商道之智不可。做生意拼的是智慧和创意,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生意方能越做越红火。麦提爽之所以被称为商业奇才,就因为他够聪明,凡事都能寻求出解决之道。
五、商道之信
所谓信,就是重诚信守契约。君子一诺千金,商家收了客户的钱就相当于订立某种契约,如果没有达到原先对客户的承诺就是违背诚信,这样的生意必然做不大。不过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商家只看重眼前利益,诚信不足的事情屡见不鲜。
目前,企业界发生的种种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案例都是表象,谭老师认为,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商业主体道德的提高,要求政府、组织和个人根据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去决策和行动。但这一点从我们的专家起就做的不到位,关于食品安全,我们的专家永远不乏雷人语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三鹿奶粉事件,尽管病人很多,上万人,死掉了三到四个小孩。从公共卫生来讲,不是什么大事,远远够不上一级什么什么预案。我们每天由于肿瘤高血压而死亡的人,比这个多得太多”。无论是评价三鹿奶粉事件还是全球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都曾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强调企业家要有“道德的血液”。俗话说,施恩必有福报。然而,我们了解到的新闻是——施恩奶粉公司的做法却违背了起码的商业操守。以德养生,以德养心,以义止利——中国传统经商文化的商道中人修身之本,或许能疗救施恩奶粉事件中已然破损的商业伦理。谭小芳老师表示,社会才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每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的灵魂和核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先进的商业伦理为之做支撑。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会有序、有活力,才会低成本、才会安全,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心态,就必须正视我国商业伦理的严重问题。实际上,加强商业伦理建设,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