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速成识字经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祁建华用注音字母识字扫盲法,半月一月就可认会上千字脱盲,在全国推广后,迅速使五千万工农兵脱了盲。毛主席说祁建华是“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继仓颉之后中国第二大文人”,陆定一说他是“中国第二大圣人”。并任命他为全国扫盲委副主任。
祁圣法不但可一两月教会小学六年要学的两三千字,甚至几天就可学会三五千字,而且三代人亲身实践证明了这些可能。
祁圣为什么能使几千万人速成识字,他是怎样发明出速成识字法?为什么能这样快识字?这是他自幼摸索出来的,又一家三代人亲自实验成功。
祁建华才几岁时,家里一点薄地被人巧取豪夺无以为生,只好随父母外出乞讨。乞途中父亲病饿辞世,母亲只好把他带回娘家干农活。几岁的祁建华每天上山砍柴路过私塾时,就趴在私塾的窗口旁听学习。有一次老师抽教室里的学生背书时,祁建华在窗外接嘴说他也能背。被老师叫进屋去试,果然他会背。到了12岁时,祁建华向家里提出想上学读书,好不容易家里同意让他去小学试读,他一去就读三年级,并且几天就把语数课本读会了,马上改读四年级。
才读了一年半小学,家里主要劳力的大舅从打工的脚手架上跌下断了右腿,债台高筑,祁建华不得已辍学务农谋生。不久,他在另一个舅舅李合昌家发现一本《康熙字典》,他就经常主动去这舅舅家义务作一些事。舅舅看他勤快好学,就把字典送给他要他好好学。
有一段时间阴雨连绵,无法下地作农活。祁建华带了一些干粮偷偷登上阴山半腰的一个山洞里学字典,一连几天研读,终于找到了认汉字的规律。很快,他把一本八千字的《康熙字典》几乎全部认完了。家里发现他失踪,四处找也没有发现他的身影。直到一位砍柴娃在那个山洞里发现他, 他才知道家里人和乡亲们找他四处奔走了好几天。
他几乎能从头到尾背那字典,四邻八乡说李庄村出了个“活字典”,不论什么字,他都能一眼认出,包括字音、字义,如何写如何用,并且那个字在哪个页码,他都能说得丝毫不差。
由于他有几天认会几千字的经验,所以他用同样的方法教战士狼吞虎咽的学认字,大量阅读记牢字,实现了速成识字。
1966年,祁建华女儿入小学,感到汉语拼音方案很难学。祁建华决定自己来教,问女儿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难学。女儿说:“一拼容易,二拼难,三拼更难。”还说:“你能发明速成识字,就不能想办法改一改三拼?”这一下使他有所感悟,仔细看课本中用的他被定右派去劳改后颁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确比他以前教的注音字母繁难得多。他决定自已来找寻一套比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都更简易好写的注音法,克服三拼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苦思苦想,他终于得出一套不用三拼,没有两拼三拼难点,用67个汉字音作注音符号的《汉语拼音新案》。把这67个汉字音的字母教一遍后,女儿已认会了30多个,教第二遍后,就只有一个没读出来,巩固几遍后,就彻底地记住了,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小时。而小学汉语拼音方案要教几个月,很多学生还掌握不好。熟习新注音字母后,祁建华把原来在部队上编写的识字教材回忆起来,注上新的拼音字母让女儿学,他写一张,女儿就读记一张,仅三天时间,他编写的三千多个汉字的教材就全部学完了。又巩固学习两天,女儿就全部记住了。这相当于小学六要学的字,一周内完成。
为了巩固女儿已认会的三千字,祁建华用他小时几天在山洞里读字典速成识字的办法,带上毛选四卷和干粮,把女儿领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要女儿一页一页地读,不会的字,他注上拼音再读。仅仅四天时间,就把毛选四卷读完了,又巩固三天,毛选用到的四五千字就记牢了。第七天,他们父女终于下山了。在乡邻们面前,8岁的女儿把毛选四卷读得声情并茂,乡邻们惊呆了。
祁家有了一、二代人亲身实验几天学会几千字的经验,当第三代的祁阳光四岁半时,母亲也用新案教他识字,每天一小时,三个月累计100个小时,经测试识字量达到2876个,能阅读初中语文课本《春》,《荷塘月色》等课文,报纸拿起来就读,生字仅占3%,小学各门功课成绩优秀,智商和理解能力远比同年级的孩子高出两个年级。现在已是青年的祁阳光,也用这方法教别人识字。
三代人验证了几天可能认会几千字,当然一般小学、幼儿园可能普遍作到一两个月教会两三千字。提前把小学六年要学的字认会,少儿就有时间与精力多学些其它内容,就可大大提高小学各科教学质量与少儿的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