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摆脱瘦肉精事件的影响了么
——王在安答《投资者报》记者孙卫涛问
(2012-10-25)
一、双汇是否已经彻底摆脱了去年瘦肉精事件的影响?
孙卫涛:
孙卫涛:
今年双汇发展三季报为双汇集团注入上市公司后的首份合并报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58亿元,同比增长19.88%,第三季度实现107.4亿元,同比增长14.96%,略低于市场预期。根据以上数据来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判断,双汇是否已经彻底摆脱了去年瘦肉精事件的影响?
王在安:
去年315瘦肉精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湖北省官方批准在湖北某高新技术开发区建厂生产瘦肉精,瘦肉精产品卖到各省,其中包括通过河南农业大学几个毕业生卖到了豫北地区的生猪养殖场,这些使用瘦肉精养猪的养殖场受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的庇护,瘦肉精猪在流通过程中,政府官员也一路开绿灯保护并放行,这些瘦肉精猪的绝大部分被运到了南方一些屠宰厂,其中一个重点区域是南京市场。
双汇在河南省有几个大型生猪屠宰厂,生猪贩运商都知道,国家对瘦肉精猪的在线检测率标准是2%,而当时双汇集团的在线检测率是4%,比国家标准高一倍。不仅如此,当时全国除了双汇集团坚持以高于国家一倍的标准对瘦肉精猪进行在线检测外,全国其它屠宰厂实际上根本不进行在线检测。所以,绝大多数猪贩子们都不敢将瘦肉精猪送到双汇在河南的各屠宰厂,只有极个别猪贩子将瘦肉精猪送进了位于豫北济源市的双汇屠宰厂。但由于济源双汇严格坚持在线检测,在去年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时,济源双汇已经在线检测出70多头瘦肉精猪,并做了无害化处理。而除了济源双汇外,未见全国有哪一家屠宰厂在线检测出瘦肉精猪,因为他们都不对瘦肉精猪进行在线检测。
315央视曝光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闻风而动,双汇产品在数百个城市同时被下架,对双汇在全国的屠宰厂和数百种产品进行了数以万次记的突击检验检测,除了在济源双汇猪圈里待宰的700多头生猪中发现了十几头瘦肉精猪之外,双汇在全国各地的数百个工厂和销售机构的生猪和数千种产品,全部质量合格,没有一例问题猪和问题产品。
毫无疑问,去年瘦肉精事件的问责对象,第一,应当是各级政府和那些支持包庇生产、销售瘦肉精的官员;第二,应当是各级政府和那些支持包庇使用瘦肉精养猪、为瘦肉精猪肉流通、进入市场大开红灯的官员;第三,应当是制造瘦肉精的不法企业;第四,应当是使用瘦肉精养猪的饲养场;第五,应当是明知是瘦肉精猪还去贩运,或没有对瘦肉精猪进行在线检测的屠宰厂。
显然,双汇不仅不属于这五种问责对象,而且是应当在瘦肉精事件中受到表彰和保护的杰出企业。
但是,去年的各类媒体几乎不去向本应问责的那些责任人问责,反而把问责的矛头集中对准了本应受到保护和表彰的双汇,这完全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在中国,官办媒体是多么的无良和无耻!政府为了转移对自己的问责,是多么的无良和无耻。
只要我们中国还是官办媒体的一统天下,这种无良和无耻就一定还会重演。一方面,这说明在中国,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另一方面,这也警示我们,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必须时刻做好接受这种非市场性的灾难的心理准备。
我觉得双汇经历了这种非市场性质的磨难,因而现在也就变得更加强大了。
二、在过去的一年多的双汇的哪些做法给您的印象比较深刻,对消除315事件影响帮助最大?
孙卫涛:
去年315瘦肉精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虽然消费者信心还有一些不足,但销量还是不断的回升,甚至超过之前。在您的印象中,在过去的一年多的双汇的哪些做法给您的印象比较深刻,对消除315事件影响帮助最大?
王在安:
对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去年双汇并没有采取什么特殊的做法去消除所谓315事件的影响,双汇只不过是仍然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在1998年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公司理念和经营准则——“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
自从双汇上市以来,“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高于一切”,就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双汇人的心中,成为双汇人说话、做事的第一准则。
如果你要问双汇的哪些做法对消除315事件影响帮助最大?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消费者对双汇的信任和忠诚,全国双汇经销商对双汇的信任和忠诚,对消除315事件的影响帮助最大!
最令我感动的是,在全国媒体失去良知和理智,疯狂地围剿双汇的时候,是我们的经销商发自内心地高呼“双汇万岁!万隆万岁!”是全国许多忠实的双汇产品的消费者说:“如果双汇的产品都不可靠,全中国就没有任何一种食品可以吃了!”每当我想起这些情景,总是止不住热泪盈眶!
如果说去年双汇遇到了难关,那么帮助双汇度过难关的,就是全国的消费者,就是双汇的经销商,就是伟大的市场!和中国的官办媒体比起来,和政府官员比起来,他们始终在讲真话,在说实话,在坚持良知!
三、双汇发展的危机处理能力是否有所上升?
孙卫涛:
在经过315瘦肉精事件之后,您觉得双汇发展的危机处理能力是否有所上升?
王在安:
我认为,如果不是国有垄断企业,而是一个在充分竞争市场领域中生存的企业,那么从它诞生到它死亡,没有一天不是生活在危机之中的,不进则退,停止创新,企业的生命就终止了。
对于像双汇这样的优秀企业来说,无论是否遇到了像去年315事件那样的危机,其处理危机的能力都是天天在提升的,而不会因为某一次危机事件就能够特别地提升其处理危机的能力。
事实上,双汇能够战胜去315危机事件,今年取得如此优秀的业绩,并不因为去年315事件导致双汇处理危机的能力提高了,而是由于从双汇从上市那一天起,就始终不渝地坚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的核心经营理念和管理准则。
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什么样的危机都能战胜!
四、现在双汇在肉类产业已是龙头企业,发展非肉类产业比如面食产业是否适合?
孙卫涛:
今年7月份,双汇发展终于重组成功,摆脱了一直被人诟病不断的关联交易,避免了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双汇表示,上市公司将专注肉类产业,而双汇集团发展非肉业多元化投资。请问,重组到底对双汇意味着什么?现在双汇在肉类产业已是龙头,发展非肉类产业比如面食产业是否适合?为什么?
王在安:
我认为双汇完成这次资产重组的意义有两个:
第一,就是通过这次资重组,使得双汇发展的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完全符合中国法律对上市公司要求。
第二,就是彻底地解决和避免了关联交易问题,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股东的利益,保护股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关于双汇的投资发展项目,比如你提到双汇将投资主食产业是否合适的问题,我认为:
第一,发展肉类产业,是双汇坚定不移的战略发展方向。双汇不会满足于只做中国肉类产业的龙头老大,双汇在肉类产业上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做全球肉类市场的龙头企业。
第二,双汇在做好肉类产业的同时,还会投资于其它相关产品和产业,这也是坚定不移的。无论双汇投资于任何产品或产业,双汇所坚持投资发展战略理念和准则只能是:
第一,只做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事情,不做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事情,而且要做就做第一、第二。
第二,如果没有竞争优势,坚决不能进入;如果不慎进入了,也要果断地退出来。
所以,如果双汇发展决定投资于主食产业,一定是双汇具有“舍我其谁也”的自信心,一定是双汇在产品、技术、资金、市场、管理方面具有全面的市场竞争优势的,一定是能够给全国的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利益的,一定是能够给双汇发展的股民投资者带来满意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