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断裂:影响农村文化治理的关健


“将农村文化建设重心下沉到村,将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延伸到村庄内部,在村一级建立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服务”,被学者们认为“不但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吴理财、夏国锋,2007)。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增加了投入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率仍然相当低。问题的关键也许不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而在于如何提供这种服务,换言之,在于如何进行文化传播。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农村公共文化的有效传播?基于J市农村的调查,笔者的基本判断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在于传播的“断裂”。“断裂”是孙立平(2003)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概括。在他看来,在一个断裂的社会中,社会中不同群体的要求的差异有时会达到一种无法理解的程度。也就是说,断裂是一种人际、群体互动的受阻状态。“断裂”二字,同样适用于描述当前农村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不可否认,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日益增加,也不乏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潜在受众。但是,断裂仍然存在于农村文化传播中,进而影响了构建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和政治认同的“符号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