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内外多种因素不确定性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宏观经济可能面临被迫调整的压力。财政政策如何演变,货币政策是否再次放松,是否再次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这些都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这似乎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人们习惯于经济快速增长,对经济下滑可能出现明显不适应。任何一个经济体,维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都不符合合理思维和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我们似乎应该调整思维定势,客观、冷静地面对经济发展可能勉励的下滑。从长期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可能会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趋势,可能会给微观经济层面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影响到就业,影响到民生,但这或许是难以避免的必然趋势。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快速增长可能是正常的,但一味追求快速增长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由高走低,也许是形成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
2012年上半年,随着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效应持续显现,中国的物价水平与通胀率有很有可能继续回落,但进入下半年以后,随着内外货币环境变化,物价水平与通胀水平可能难以作出期盼。总体而言,中国政府可能要在“稳增长”和“抑通胀”中作出艰难选择,并且还必须顾及“调结构”,三者目标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和平衡关系。中国政府很显然,希望将西方经济问题对中国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希望在宏观政策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国民经济依然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但这种想法可能不切实际。
从政策选择上看,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足够的空间。目前,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政府财政赤字仍然很低,财政税收增加能力旺盛。面对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经济减速压力,政府有可能再度放松货币与信贷政策,也有可能再次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但政策余地和空间不会太大。当前,中国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银行贷款存在风险压力,地方财政存在债务风险,因此客观上不允许再度“大干快上”,或对居民消费实行强刺激政策。因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果需要调整,预计调整力度也比较温和和适度,政策手段可能局限于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基准利率适当下调,汇率调控,结构性减税与社会保障性增支等。
2012年,中国经济政策猜想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