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国民道德做个指南?


 

谁来为国民道德做个指南?

 

9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人到医院或打急救电话。

昨天我写了一段微博:“卫生部的《干预技术指南指南》属于纯技术指南,现在社会缺道德,这个指南谁来编写,谁来实施?”

卫生部的技术指南是需要的,不过这个指南似乎不是救人第一,而是探讨救人技术,所以争议也不少;看来司法部也需要写一个指南,告诉大家如何分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也要写的如何取证指南……想来来去,整个社会更需要是一部道德指南,一部能够引领国民具有良好素质,良好道德的社会风貌的指南。而卫生部这部技术指南在实际中有许多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

 

譬如说,上下公共汽车,如果秩序井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意外,拥挤就会出事情。有一位老者没站得稳拉了你一把,因为大家都在挤公交,你并不在意,却甩了他一下,结果事故发生了,谁的责任?按理说都有责任,往往还是说不清楚。结果是事故,源头是秩序。这需要有道德引领,这需要国民具有良好的素质。

不久之前,我去了北京,北京地铁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乘坐地铁的年轻人手中拿手机,都在“用功”,四周发生什么根本不屑一顾。结果在地铁上我这“奔七”的老头给带孩子的妇女让座。

我所在的徐州,特别是经由矿业大学的各路公交车,只要有老人上车,只要有矿大的学生乘坐就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给老人让座。这又是什么境界呢?

矿业大学学生上校车秩序井然,矿大的学生过马路大家恪守红绿灯指挥,这里来来往往的人流如潮,但特有安全感。

北京也有好的,徐州就没有了。北京有个李素丽,公交服务特棒,带动整个公交系统。不仅是老年人赶车晚了一步,只要驾驶员看到了,即便是关了车门,也会为这些乘客打开。徐州就不行了,只要门一关,即便走到跟前也不理睬你,还振振有词,这是公司规定。

实际上社会最需要人性化服务,有各种需求,能满足的,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满足大家,这就是良好的道德风范。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法律并不能规范道德行为,这就要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优良风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有了这些社会就和谐,就进步。

如果一个社会丧失了道德标准,仅仅依靠法律去治理社会,事无巨细全要靠法官做判断,这种社会也就没有来活力,缺少生气。

“彭宇案”不是孤立的,所以会不断有下一个出现,而且没完没了。如果国民有良好的素质和道德风尚,也就不有有“彭宇案”,更不会有下一个。

如今教育而相诟病矣,各种责难都有。我觉得丧失了道德评价的教育是最不成功的教育,而今天的德育算啥?有了钱,有了权,有了分数,还要道德干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就是要求每一个干部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做表率,当示范,维护和实践好自己的官德,这就是一个指南,干部做出表率,国民素质就一定能能紧紧跟上。

拯救社会需要唤起国民道德良知,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国民绝不是一句空话。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