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20年前的12月8日在俄罗斯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20年前——1991年的12月8日,当时还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国总统签订了《别洛维日协定》,12月25日,苏联解体。《别洛维日协定》使苏联这个具有93年历史、有1900万(占居民总数近1/10)党员、执政74年的共产党存在将近70年的政治巨人,退出了世界的政治舞台。
一个经过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2月革命和10月革命)的锻炼和两次战争(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的考验,拥有90多年党史、70多年国史、2.8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既无外敌入侵,又无内部人民揭竿造反,却于顷刻间坍塌解体,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苏联剧变以后,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研究,苏共一些领导人也著书立说,阐述这一事件的过程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究竟什么是苏联崩溃的罪魁祸首?
提到这次“剧变”,我们虽然已经有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但是“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我国许多论著习惯上总是说“苏联解体之痛、东欧剧变之苦”,这个“历史悲剧”都是“叛徒戈尔巴乔夫”惹的祸。“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句中国古代统治者装样子的“罪己诏”中常见的自责之语,常常被我们用在关于苏联解体的“罪他诏”上:千怪万怪,都怪苏联前领导“挑选接班人”不慎,把个“叛徒”扶上了宝座,于是苏联解体据说就“都是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惹的祸”。于是有些人就从反面接受教训,一切行动都是要与“民主化”反着来,逆“公开性”而动,以为这样就可以消除对现存体制的“不利因素”,就可以保证“铁打的江山万年长”了。
然而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苏联的这个体制这样脆弱,它自我标榜的“政治正确性”与“合法性”为什么就这么经不起大众信息自由和“广场测试”(夏兰斯基:《“论民主:自由战胜暴政与恐怖的威力》2004年纽约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的考验?今天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提到俄罗斯有人也持类似观点,那些人说:“太遗憾了,我们当初没有按中国模式发展,那样就能保持政治体制的稳定”,而梅德韦杰夫断然否认了这种说法:“我并不认为,我们当时有别的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式,所以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麦德维杰夫与国际政治学家的对话”,见中央编译局主办:《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1期,105页)。
显然,梅德韦杰夫认为苏联体制的垮台有其内在逻辑,并不能归罪于哪个个人。其实即便是铁杆的强硬派,当时也承认这个体制失去了民心。1990年,当时已经97岁的斯大林时代的意识形态元老卡冈诺维奇说“公开性变成了单行道”,“只朝一边走”,公开性成了声讨控诉苏共罪行的“歇斯底里”狂潮。但他却没说这“双行道”该怎么走法?在“控诉”斯大林的同时也把他的“敌人”一块儿骂?他应该记得,就连他自己也曾险些成为“敌人”,即便是他和日丹诺夫这样的铁杆斯大林分子,在斯大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都可以随便地“被流放”和“被吓死”(1948年日丹诺夫的儿子小日丹诺夫因为反对科学权威李森科,被斯大林怒斥,日丹诺夫受到刺激死于心脏病突发,实际是被吓死的)。这些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老百姓?出现这种一边倒的“单行道”局面,原因何在?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背叛”,就能掀起这场群众性的“愤怒声讨”运动吗,就能够葬送掉“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吗?就能够埋葬掉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吗?如果是这样,这个党岂不是太弱不禁风了?
体制失去民心: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崩溃的罪魁祸首
苏联崩溃的第一负责人,当然应该首推斯大林。他歪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与科学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的斯大林模式,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为了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幸福,但斯大林模式呢,既没有给人民以面包,又没有给人民以自由。社会主义应该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可是斯大林模式却在很多方面名不符实。人类历史上,无论有多少逆流,最终要回到人间正道,正如大江大河,无论有多少回转、险滩,终究要流入大海一样。所以说,最终使苏联灭亡的,还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建立者。[详细]
“三垄断”导致苏联解体
“三垄断”导致苏联解体,是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提出的观点。在苏共亡党十年的祭日,久加诺夫提出,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三垄断”:“意识形态垄断,大搞一言堂;权力垄断,大搞政治暴力;利益垄断,大搞特权”。所以,“三垄断制度”就是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垄断经济利益的行政特权制度。“三垄断”导致苏联解体,也就是“残暴专制”导致苏联解体。[详细]
压制毁掉了真正的“理想主义”
俄国学者们强调,在这种与朝鲜“先军政治”类似的“国防意识高于一切”的概念下,国家强大是以个体作为整体的殉道者为前提的,在钳制和驯服的状态下“造成了人民政权的错觉”。因为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它的高度集权的“强迫”动员性社会是以压制性的恐惧政策和舆论统治作后盾的,它具体表现在社会单位化、单位国家化、国家政治化,社会只不过是苏共政权附属物,是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被动的客体。戈尔巴乔夫把这种“国家控制、国家所有、国家干预达到无所不及的地步,几乎每一步都需要国家官员批准”的整齐划一的“官方国民性”称作典型的“苏联生活方式”。[详细]
“面具人”难以充当体制的基础
第二,强制措施的时效性。谁都知道,强制社会“只要压力减轻便会很快丧失了自身的潜力”,政权只有不断加大对民众的控制才能保持住,即便在统治者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保持对民众的控制力度时,严控的效应也会递减,收效也难以长久,因为人们对恐惧感的麻木程度也会增加,通过舆论控制和个人崇拜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凑效,而且不可以重复使用。它只能被迫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越来越大的成本用来控制自己的人民,只要这种控制稍一放松,就如麦德维杰夫所说的,它“释放出来的自由的火花就像丛林大火一样迅速燎原,从而将一个帝国的大厦烧毁”。[详细]
缺乏公开性损害了政权自身
第三,这种体制形成的“社会国家化”的同构性结构组织的致命弱点,是它的脆弱性。1922-1928年,内务人民委员会禁止了120多个全国性社会组织的活动。斯大林说,“保证党的领导”是这些非党社团“全部工作中最主要的和最最重要的一点”。在这种体制下的群众组织只不过是官僚机器上的衍生品。[详细]
民主固然“不能当饭吃”,但是有饭吃也不能代替民主
第四,仅仅发展经济是不够的,人们常说,苏联剧变是因为经济没搞好,它倾尽全国之力去和美国搞军备竞赛,过高的积累率导致人们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引起人民的不满导致了剧变。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对。到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已经迈过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工业开始反哺农业,消费被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成功与否的标准大加推广。但是当局把生活定义为没有任何客观、内在的意义,它们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对物质的保证,对身体主观需求的满足。这些人以自身的利益和生活方式想当然的认为,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就可以抵消掉“反体制”冲动,“被禁锢的头脑”是可以用物质手段收买的,国家既然为人们提供社会保障,提供了公共服务,人们就会满足于过自己的小康日子,拿个人自由与安全作交换,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详细]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不合民心
一个政权的垮台,虽说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当中蕴涵着必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苏联体制”严重违背民心。第一,这个体制不要民主,只要独裁。当然,苏联的统治者不叫独裁而叫“民主集中制”。 在完全排斥民众的前提下搞集中,只能是独裁。 第二,这个体制不要自由。准确说,是不允许民众自由,只让统治阶级当中极为少数几个人享有自由权。第三,就是这个体制不要法制。请注意,我说的是“法制”,还不是“法治”。苏联有法律条文,那基本上是政治花瓶:只治民,不治官,尤其不治权势者。“苏联体制”严重违背民意、民心是不言而喻的。在苏联存在的近乎3/4个世纪里,苏联人民基本上沦为该体制的奴仆。“苏联体制”是个奴役民众的体制,是个褫夺人权的体制,因而是个不得人心的体制。这样的政治体制没有存在的理由。 [详细]
“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俄国历史上最可悲的记忆
前些年我们有些人到俄罗斯去拍了一部大骂戈尔巴乔夫这个“叛徒”造成苏联剧变的电视片,他们见到老人和左派人士就问,“你给斯大林打多少分,给戈尔巴乔夫打多少分?叶利钦打多少分?”据说结果令他们很满意。但连陪同的翻译都认为,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做这种有选择性的调查是不负责任的、不具有客观性的。即便如此,他们在与一些亲俄共的学者座谈的时候,以为这些左派会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结果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一种答复:“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值得的”![详细]
改革路径错误
“改革”变成“改向”
苏联解体的现实过程,是苏联国内各种力量和势力(包括民主派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等),在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催生下,借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推动,通过激烈的斗争和较量终于酿成历史悲剧。解体直接原因虽多,但最主要的是:戈尔巴乔夫将“改革”变成“改向”和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得手。[详细]
背离社会主义宗旨和轨道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所推行的改革还是在“完善社会主义”的名义下进行的。但是后来,随着戈氏从科学社会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便逐步要求根本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就是否定和摧毁社会主义制度。其中,经济上反对公有制,政治上取消党的领导,意识形态领域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民族关系方面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迁就退让,这些对社会主义都是致命的。尽管当时苏联的体制僵化,改革有相当难度,但并不是不能改好。关键是改革的指导方针。如果在社会主义框架内进行根本改革,社会主义是会重新出现生机和活力的。可是苏联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一切照搬西方的经济政治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详细]
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後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这种所谓评价使苏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於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第四个重要原因﹕干部路线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五个重要原因﹕严重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党的颜色。 [详细]
灾难还是进步?
楚梦:苏联解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方面,满足了苏东人民对自由和公平的祈求。对自由、公平、幸福的向往,是人的本能,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建立最大限度满足人的本能需求的社会,并为此惮精竭虑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当这个社会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且时时被我们看见之后,向往和渴求便不可遏制,一旦遇到适当的机会谁也无法阻挡。另一方面,苏联解体让民众享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滋味。苏东人民并没有如一些人想的那样越来越糟,没有出现卖儿卖女、讨米叫化的场景、也没有出现资不抵债、国家破产的局面,而是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详细]
李慎明:苏联解体是俄罗斯的极大灾难
苏联解体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不要说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是在偏远的乡镇,都在大兴土木,推土机﹑吊车随处可见。2002年6月,笔者到俄罗斯访问,在莫斯科偌大的城市上空,偶见转动的吊车。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告诉笔者,现在要比此前衰败的十年好不少。[详细]
凄凄惨惨戚戚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苏共失败、苏联解体后的情景正所谓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凄凄惨惨戚戚”。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破坏。莫斯科的建筑除一座新教堂外,基本都是原苏联的遗产,由于多年没有维修,已失去当年的风采,惟有镰刀锤头还依稀可辨。城市交通、水电等公共设施,全部是苏联时期建成的。圣彼得堡也没有新建筑,只是为了迎接建城300周年,全部粉刷了一遍。[详细]
苏联解体,我们学到了什么?
李伟:从苏共亡党我们学到了什么﹖
今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该书的观点是:“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详细]
颜昌海:苏联解体20年,俄罗斯为何快速崛起?
俄罗斯从前苏联手中接过百废待兴的国家后,其崛起是什么原因?人们从俄罗斯以下与前苏联不同的政策加以思考:一、在俄罗斯公民随时可以进行游行和示威,罢工也被认为是解决劳动纠纷的合法方式规定到宪法中。因此去俄罗斯旅游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红场上的游行队伍。[详细]
参考词典
《别洛维日协定》
别洛维日是坐落在白俄罗斯西部丛林之中的一个专供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休养的地方。1991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科维奇商量后认为,有必要就苏联的最后结局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进行协商。为了遮人耳目,会晤地点选在偏僻的别洛维日。并在这里作出了一个让世人感到震惊的决定:解散苏联,成立独联体。
结束语:
尼古拉.雷日科夫:我们监守自盗,行贿受贿,无论在报纸、新闻还是讲台上,都谎话连篇,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一面为彼此佩戴奖章。而且所有人都在这么干——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梅德韦杰夫:过去,俄国需要自由,如今,俄国仍然需要自由......我们时代的挑战是对价值体系的彻底改革,打造新的认知。我们不能在旧思维上建立新国家。......一个国家,最好的投资是自由和法制,以及对于人类尊严的敬意。坦率地说,苏联政权……只能被称为极权政权,在这个政权统治下,基本的权利和自由受到压制”。所以他非常强调要搞“人的现代化”,过去那种不顾人民死活的现代化、“给国家争面子的现代化”、“领导人对军事威力的崇拜的现代化”以及为了“炫耀帝国光荣的现代化”,所有要让民众成为所谓的“国家成功”的受害者的发展模式,都被实践证明是背离了人类文明的。
瓦西里耶夫:“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它在皮鞭的驱使下在伪现代化的道路上比其他国家走得更远,在‘人’的现代化方面勉强达到非洲的水平”。这种以牺牲个体的充满血腥成长过程,“再现了等级制、人身依附等中世纪原则”,“这个事实成了俄国文明发展中最阴暗可怕的现象”。
20年来,在中国一直关注和研究苏联及东欧各国政治转型的人恐怕不会太少,究竟有什么重大的理由使我们对苏联及东欧社会的变化保持如此关注呢?这种关注或许不是仅仅从被允许传播的国际新闻中获悉某种信息,而是怀有某种坚定的信念或焦灼的希望而深入了解、刻苦研究。这种关注既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呼唤:对青春时期理想的承诺,更是对下一代的未来的承诺;对反思当下的呼唤,对实现政治正义伦理的呼唤。著名的特蕾莎修女说过:“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一块面包,他更希望有人爱他;穷人赤身露体,不仅希望有人给他一块布,更希望有人能给他应有的尊严。”所以在我看来,只有让每个社会公民都很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社会才是文明、和谐的。
苏联解体20周年----尊严高于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