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收购,唱赞歌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惠普是保留Palm品牌的最佳人选之一,因为惠普有充足的资金来对Palm进行投资,能够扩展Palm与运营商的关系,并在同现有供货商的谈判中获得更好的配件价格。
然而,在一片喝彩之声背后,也有人站出来预言这是场注定失败的收购。
有评论人士认为惠普12亿美元收购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的目的,并不是借此进入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产业,而是希望借此来终结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过度依赖。
对惠普而言,收购Palm如果成功也定能为公司带来丰硕回报。但为了挽救一家濒死的公司投入数亿美元,不禁让人怀疑惠普的收购政策。看衰派认为惠普让Palm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并不高,惠普的计划最终可能也不会成功。
简言之,惠普希望通过这次收购获得苹果早已拥有的:一个能够完全控制的操作系统,并使之成为旗下所有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电视机等的核心。惠普已不再想从微软那里获得软件授权,因为微软总是让惠普的计划等待好久方能实施。
但是,WebOS操作系统本身却有着惠普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造就了本次收购的最终命运。尽管WebOS拥有漂亮的用户界面和一些技术,但这并不能掩饰其是一款失败平台的本质。消费者并没有找出购买Palm设备,来替代苹果或Android设备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第三方开发者也没有找到为WebOS开发应用的必要。没有独一无二的应用,就没有理由要拥有一款独一无二的平台。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如今的手机平台市场已变成了重量级选手角斗的战场。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已成为智能手机应用的领先平台。微软携诺基亚卷土重来。从一进入市场开始,惠普就处于第四的位置。在消费电子产业,惠普还从来没有寻找到奇迹,让自己的手机或是平板电脑能够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一年后,惠普宣布放弃WebOS以及与其相关的移动产品,在毁掉Palm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向毁灭的边缘。惠普收购Palm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此时回想起前PalmCEO乔恩·鲁宾斯坦关于“惠普会将WebOS发扬光大”的言论,多么一厢情愿。
撤出PC江湖的大佬
今年8月19日,惠普正式宣布“准备剥离PC业务”。惠普表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以iPad、iPhone为代表智能终端逐渐兴起,消费级PC需求大幅减少,所以低利润、高产量的PC业务将被视为需要放弃的对象。
对这一决定,惠普现任掌门人李艾科直言:“希望拓展云服务,降低对PC业务的依赖。”他也很坦率:“之所以放弃WebOS,主要是因为该部门营业亏损过于严重。”
在PC领域,惠普不仅是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他们还是PC市场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上一个财年,惠普在PC业务上的利润率大概在5.4%,几年前辉煌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8%,或许这个利润率在众多新兴行业中看起来有些凄凉,但要知道这几乎已经是PC行业中的王者了,有一些PC厂商的利润率甚至不到1%。
造成这种匪夷所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特尔和微软从一款个人电脑获得的利润率远比PC厂商要高得多。是它们而不是那些有着30年历史、看起来几乎毫无两样的长方形的盒子决定着一台PC的全部,而这种现象从1990年的PC业的鼎盛时期就开始了。而更具吸引力的智能终端的出现和普及更让PC业务雪上加霜。
和其他PC厂商不同,惠普的其他业务如个人及企业打印解决方案以及包括IT服务、软件等在内的企业级服务为惠普提供了非常丰厚的利润来源,这也让惠普有能力分拆或者出售并不是那么赚钱的PC生意。
近年来,惠普基本是靠着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利润来维持PC业务的勉强生存,曾经让惠普风光无限的PC生意看起来已经成为了典型的利润毒药。
当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放弃了奔跑的脚步,还有谁相信这个行业有着明亮的前景。有个在中关村浸淫多年的老销售曾向记者诉苦:“现在的PC销售几乎是平进平出,靠企业微薄的返点才能勉强生存。”但IBM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模仿的,当年的IBM在进行了多方考虑后,选择了低调出售PC部门并且卖了个好价钱。而现在惠普的仓促应对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事先准备好的谋杀,能否获得应有的利益让人怀疑。而且惠普此时的应对显然已经至少晚了6年,在这个疯狂发展的行业中,6年的差距让人对惠普的转型难以看好。然而更多的人对惠普的壮士断腕并不看好,当年IBM是准备充分才进行调整的,而此刻惠普的出招透着仓促。考虑10年之后,还未成行,而且在没有找好买家之前便事先张扬,这与IBM当年在PC利润率还不错时便毅然断腕、悄然无声卖个好价钱相比,确实存在差距。所以,就算此刻惠普开始走上IBM的道路,业界的评论仍是“惠普成不了IBM”。
与消费者市场不同,企业级市场很庞大,也养活着诸多非常庞大的公司,如IBM、思科、Oracle等大企业。甚至,在这一市场上,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反而还容易发展。但拆分PC只是惠普的意向,更何况400亿美元的盘子,对接盘者的门槛无形中抬高许多,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导致惠普可能会拆散零售。
马克·赫德在位时,惠普就已经在研发平板电脑,对抗苹果iPad,至少有两款原型机在开发,一款使用Android系统,一款使用WindowsPhone系统。这是因为惠普既不想牺牲与微软的关系,又不想放弃有大量应用程序支持的Android。
到了李艾科手中,惠普开始推出新的消费型平板TouchPad,它使用惠普自己的WebOS系统,不过WebOS程序缺乏。在去年6月,李艾科承认TouchPad不完美。
今年4月,惠普被传“出售PC业务”,李艾科当时严词否认,四个月后又亲口宣布,准备分拆PC业务。如同半年前信誓旦旦推出平板电脑,半年不到,又放弃这一业务。不知是李艾科还没有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是惠普遗留下的问题太多实在搞不定,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业界质疑声不断。
分拆PC,符合人们对惠普未来的预期,但惠普到底会不会真的分拆,其实现在还不能给出肯定性答案。换言之,某种程度上,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惠普考虑“战略调整”,这个调整背后透着草率。
这个选择,宣示了PC时代的终结。
无奈的追随者
正如本文之前所述,任何一段爱情的开端都是美好的,但是这个美好的开端并不影响它的破碎。
近些年,新型移动终端的一步步升级,不断挑战传统PC,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大。平板电脑的进一步主流化,更加剧了PC厂商的艰难。这也让当年惠普和康柏的感情处于破裂的边缘。
从目前IT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有两条路是可以选择的。要么苹果化,以消费者市场、以创新型产品把控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为模式;要么IBM化,走向企业级、云计算,走向高端市场。此刻惠普的选择,意味很明显,向苹果投降的同时向IBM致敬,惠普已经完全丧失了曾经令人尊敬的地位,彻底成了跟随者。
惠普表示,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对PC部门采取行动。但惠普信息产品集团执行副总裁布拉德利表示,“相关工作可能将在未来8~12周内完成”。惠普目前仍在对WebOS系统未来的战略选择进行评估。而布拉德利本人在惠普分拆PC业务后,将继续负责该业务。半年前,他刚刚率领团队在中国发布了包括笔记本在内的几十款新产品。
对于中国惠普及惠普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而言,分拆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根据惠普今年3月发布的新战略,中国在未来基于移动终端和云计算的新战略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惠普从未公布未来在中国的预期目标,但李艾科曾表示,在惠普的全球战略目标中,中国市场的目标非常雄心勃勃,包括云计算交付和终端市场战略等等。
惠普对中国的投资,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除了工厂和产能外,还包括工程中心、软件实验室和销售部门等等。而在分拆PC业务之后,产能、供应链和交付能力将不再作为惠普新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支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由大城市和众多农村市场共同组成的特别复杂的市场组合。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业务的创新更适合中国的发展需要。目前,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和一些大型网站都已经采购了惠普的基础设施。对于如何继续兑现惠普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将是惠普及中国惠普公司下一步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优秀企业变得有点臃肿,焦点不够集中,绝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即便华尔街的宠儿苹果也有过混乱的时代。这家现在的标志性科技公司1997年时已经到了悬崖边缘,他们找回了乔布斯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乔布斯当时的声明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先见之明:“苹果不会再像这样把触角伸向很多地方,但是在一些极为重要的领域内,我们的存在也将极为重要。”
惠普并没有吸取经验。事实上,他们还在持续花着愈来愈多的钱,想要买到下一个大事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是南辕北辙。
可以佐证的是与放弃WebOS、分拆PC同时宣布的另一个消息,惠普准备用117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惠普预计,该交易将于年底完成,交易将以现金支付。
根据惠普的官方说法,这将从根本上推动惠普的转型。不过一名惠普前高管表示,Autonomy一直在向多家公司兜售自己,包括曾经还在马克·赫德控制下的惠普。然而,即便赫德如此钟爱收购,也并没有同意惠普以Autonomy年营收11倍的价格将其收购。
12亿美元收购Palm已经是个悲剧,而更加悲剧的是,这还只是惠普管理层疯狂烧钱悲剧的一幕而已——他们的钱太多,不假思索将其花掉的冲动太强烈,而且看起来,他们依然不知悔改。
有趣的是,卡莉和赫德分别在任期内完成一笔百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后都因和董事会的失合离开公司。现在,另一笔百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摆在了李艾科的面前,不知道这次李艾科的命运又将如何?
惠普究竟该如何定位?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