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微博从上线之日起便注定引发网络媒体的新一轮转型:微博诞生,冲破传统整合思维,掀起互联网碎片革命。如果失去微博,社会能否抵御由此引发的网络世界201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8.8级地震。地震后,东京Twitter以每分钟1200条创造微博更新纪录;而新浪微博日本用户发布量剧增10倍,4小时内相关微博近450万条,而“#日本8.8级地震#”也凭借1000万关注登上话题排行榜首。
面对近乎崩溃的有线通讯系统,除了在仅存的几个电话亭外排起长龙;微博,成为大多日本网民向外界报平安、传消息的最快通道,无形中成为互联网时代对抗灾难的新生武器。
2010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新浪微博自2009年8月成功上位后,在国内迅速掀起全民织围脖的网络新象。2011年作为微博发展关键时期,人人都在慎思,除了“被围脖控”们毫无内涵的灌水拍砖外,微博似乎承载了更重要的社会功能?
2008年胡锦涛首次通过网络与网民交流,温家宝也连续3年坚持两会前的网络互动,2011年两会近400名代表委员开通微博,其中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开通微博短短一月间,便吸引逾6万粉丝,成为“粉丝时代”微博问政的网络先锋。两会微愿景、晒提案、微直播更成为近来的网络潮语。
透明化的网络时代,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观点、抒发情绪,充当着大众麦克风的自媒体角色,各类社会化媒体成为政府获取民意的信息要道。而中国“微博时代”的全面到来,即时随地的信息分享,更使得由高达4.2亿的中国网民,2.77亿的手机上网用户聚合而成的社会化媒体产生“核裂变”效应并迅速产生病毒式的“黏性传播”。2011年全国两会,微博无疑推进了我国E化政治,一掀“网络问政”的新高潮。
很难想象,在微博当道的网络社交时代:失去微博,社会将会怎么样?
失去微博,社会将会怎么样?
企业商业传播受影响
“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半。”然而,新媒体时代呼啸而至,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冲破了沃纳梅克为广告营销设下的“哥德巴赫猜想”。
星巴克早在去年便携手美国地理信息与微博社交网站Foursquare,进军社交营销征途,用户通过建立自己的四方虚拟社区,检入区内星巴克咖啡店,获取“市长”称号,便可享受1美元的折扣优惠。星巴克此举,是其继多年前成果推出Starbucks Express咖啡“信用卡”无线预订服务后,新拓微博营销模式的蓝海战略。国内商家对微博上高挂的市场肥肉也早已虎视眈眈,华谊兄弟便“让子弹飞”遍各大及时发布平台,更由此兴起明星微博“通缉”的互推行销模式。
如果微博一夜蒸发,星巴克完美签到模式的“微营销”注定惨遭滑铁卢;坐拥明导巨星的华谊或也弹尽粮绝;而2011借力Facebook,酝酿全球虚拟甜蜜的Lacta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众多企业已成为网络营销的“围脖控”,微博粉丝构成的泛关系体系是企业进行网络“最低成本的高效传播”模式的推广根基。假若企业再无借以迷恋的微博平台,近乎零成本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营销效果将永远只是个传说。
即时信息传递受影响
无论是全国两会的给力直播,还是日本地震后的新闻首发,微博的社会角色早已不再局限于百无聊赖的网虫流水账,而更多地承担起“即时新闻”播报的大众媒体的传播功能。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首要的新闻诉求,并非报道权威性,而是发布即时性。在“渠道为王”的A3时代(Any time,Any where,Any thing),较之传统媒体,微博准入标准低,是新闻爆点的频发地;更省去编辑排版等繁琐工序,精悍的140字即时分享让微博在趋于碎片化的新闻态势中,成为网民热捧的“路边社”和“即时新闻社”。如果说传统媒体第一职责在于谨慎报道新近的社会事实;那么微博承担的更是即时揭露“现在”的社会真实。
如果失去微博,“铅笔”何以借姚晨的烟袋锅换取“爱心校舍”?于建嵘怎揽“微博打拐”的顺势东风?彭高峰“微博寻子”的团圆结局将被现实改写?微愿景还能否借“草根代表”提上两会议程?日本震后灾情报道是否会被传统媒体所谓的重大新闻和谐?微博尚许缺乏传统媒体的把关严谨性与发布权威性;然而,即时、精简、广泛使微博成为新媒体时代一支特殊的新闻突击队。我们需要新华社的官方权威证言,同样离不开“路边社”的即时信息传递。
微博:从“路边社”到“全民新闻社”
微博的诞生标志着以实现“人人表达”为目标的“个人媒体”的媒介变革,也昭示其在大众麦克风时代一主沉浮的广阔前景。但“人人都是发布者”的微博平台,却也时常触碰媒体责任的红色警戒:从《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薄误入“金庸之死”造谣行列,虽则进行责任人“下课”处理,却无法规避由此引发的微博信誉连锁危机;到如今“V”认证的微博权威爆出“小泉纯一郎”死亡。较之“金庸之死”的盲目跟风,当下的粉丝更多的选择了“理性沉默”。的确,微博博主及粉丝大军正朝向理智进发,“路边社”还能否继续稳操受众首选信息渠道的市场胜券?“路边社”升级“全民新闻社”将成为微博2011再出发的新路径。
规范信息发布,微中慎言
我国的微博事业由于欠缺完善的规范体系,往往“微”机丛生,尤其是发布权威性与报道真实性频频受到新闻专业主义的拷问。提升微博准入标准,建立微博发布规范,才能使 “路边社”褪却“虚假新闻工厂”的行业恶名。
强化社会功能,微中窥大
玩微博是浪费时间,不玩微博是浪费生命。微博不同于个人博客与空间,;它更是一个观察社会的显微镜。因而,微博承载的将是更具社会性的媒介角色。直击社会时事、深入追踪热点、全面剖析事实:将是娱乐性微博走向社会化进程中,务必实现的媒介功能。
提升公民意识,微中承责
姚晨、王菲等大批明星几乎成为微博公益的代名词:“铅笔换校舍”、“帮助小阳鑫”、“地震援助”等众多激发广大网民公众意识的公益项目成功上线,是极具即时广泛传播特点的微博,作为最佳线上公益平台的有力佐证:微博将开启全民“微公益”时代。
“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微博从上线之日起便注定引发网络媒体的新一轮转型:微博诞生,冲破传统整合思维,掀起互联网碎片革命。如果失去微博,社会能否抵御由此引发的网络世界2012?
失去微博,社会将会怎么样?
评论
编辑推荐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