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廖昌永的成长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从廖昌永的成长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关于廖昌永过去我了解的甚少,只知道这是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一位成就卓著并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他曾在一年之内连获三项世界著名声乐大赛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

昨晚我在朱军的《艺术人生》中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了很多,也很想把自己的看法与网友们分享,特别是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教育,那么廖昌永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活教材,也深刻的批判今天的教育。

廖昌永出生在四川一个农民的家庭,在今天一个农民的孩子要学美声,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歌唱家几乎没有可能。但廖昌永实现了,朱军在节目中问到:“高中毕业之后,家中很贫困,你为什么没有选择报考理工或文科大学,这样可以很快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选择报考音乐学院?”廖昌永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热爱。”

廖昌永没有接受过“过早专门化”系统的音乐教育,没有上过今天满大街都是的兴趣班。因此,一个人的成长直至成功,热爱是第一位的,仅有“过早专门化”的培养,仅仅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没有执著热爱音乐激情,是培养不出一流音乐人才,而“过早专门化”往往也是有害的。可见不仅“知识改变命运”是不可取,“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也是有很大的欺骗性。中国教育之所以变得非常尴尬,我觉得应该在廖昌永的成长中找到答案。

廖昌永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而现在农村的孩子要进这一类学校几乎根本没有可能,这又说明今天的教育公平远不及廖昌永的时代。

廖昌永从师周小燕,周小燕著名花腔女高音,音乐教育家,她今年荣获了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

韩愈在《师说》中说到:“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也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真谛,也是“教学相长”的精髓。

今天我们倡导尊师重教,而作为教师的要有师德。周小燕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而廖昌永也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他既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也是一位负责人的教师,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这是一个人高贵品质的所在,也是其人生成功的根本原因。

廖昌永的成长过程沁透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人生让他的歌声更有生命的活力。他讲到在演唱苏联歌曲《我亲爱的母亲》中,整个过程都充满母亲送他到上海音乐学院那片刻的情景,使得这首更更有感染力。

《我亲爱的母亲》是苏联电影《青年时代》中的插曲,曾经也感染过我和我的同龄人,今天一早再回过来听廖昌永的演唱这首歌,我格外激动。为什么呢?我想说的是人生的阅历也是人生的财富,如果仅仅把金钱是为财富,那就过于庸俗——尽管没有钱的贫困也是一种痛苦,但精神境界更是直支撑生命的力量。

奢谈教育一定是误人子弟的,而廖昌永的人生却更多的启发我们为什么要倡导教育公平?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为什么要倡导“教学相长”?廖昌永的人生就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教科书。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