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德国的阿迪达斯作为专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几乎统治了整个跑鞋市场。最有代表性的是,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田径赛中的获奖者有82%穿的是阿迪达斯牌运动鞋。
高品质、创新性和多样化是阿迪达斯的显着特点,当年它一改过去使用的传统材料和技术,采用袋鼠皮绷紧鞋边,其四钉跑鞋和竞赛鞋采用的是尼龙鞋底和可更换鞋钉。正因如此,阿迪达斯牢牢控制了整个跑鞋市场。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阿迪达斯还陶醉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中时,慢跑健身运动已悄然兴起。
据估计,截止1980年年底,大约有2500万到3000万的美国人喜欢上了慢跑运动,还有1000万人是为了休闲而穿跑鞋。可惜这一趋势并未引起阿迪达斯警觉,相反,为了保护其在竞技市场中的统治地位,阿迪达斯放弃了对这个市场的追逐。于是,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美洲狮、布鲁克斯、新布兰斯和虎牌等一大批竞争者乘虚而入,其中包括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一年不过200万美元的销售额,它就是后来居上的耐克。
耐克公司是由前俄勒冈大学的一位长跑运动员创办的,并于1972年,在俄勒冈的奥林匹克选拔赛中首次亮相。在那次比赛中,穿阿迪达斯鞋的参赛者囊括了前三名,而穿新耐克鞋的马拉松运动员仅仅获得了第4至第7名。但是,历史向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起之秀的耐克公司却因此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1975年,耐克提出了“夹心饼干鞋底”方案,即在鞋底钉上橡胶钉使之更富有弹性,为此,他们还组织了100名雇员从事该项研究与开发。甚至运用人体运动高速摄影,对300个运动员进行试穿测验,以改进新鞋款式和材料。不仅如此,耐克公司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大范围的选择,力求向消费者传递出最完美的旅游鞋制造商形象,从而吸引了各个领域的消费者。
夹心饼干鞋底的流行及旅游鞋市场的快速膨胀,让耐克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仅仅一年功夫,它的的销售额就高达1400万美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天,耐克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了35亿美元,并占有运动鞋市场26%的份额,大大超越了阿迪达斯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层次的PK,其实失败都是自己造成的。阿迪达斯也一样,它错在战略,败在决策上。稍用SWOT作简单分析,不难看出阿迪达斯的问题所在:
内部条件分析:
1、优势:阿迪达斯勇于创新,在材料和技术上进行试验,但却固守于自身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忽略了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看不到消费者偏好变化而引发的对不同功能鞋的喜好与需求,自动放弃了慢跑鞋市场。
2、劣势:阿迪达斯太过沉迷于原有的经营理念,缺乏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更欠缺把握市场、搜集市场信息的功能。
外部环境分析:
3、机遇:轻视环境的变化,健康运动的兴起本身就是一种商业风向转变的开始,而对于70年代大批的新加入者缺乏分析,尤其是对俄勒冈选拔赛中耐克的异军突起,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失去了战略调整机会。
4、威胁:忽视竞争对手竞争战略的发展方向(如耐克的夹心饼干鞋底),看不到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所在(耐克在研究开发上的投入和措施)。
耐克PK阿迪达斯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