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5月,因有第21届书博会的书香袅袅而披上阅读节日的盛装。记者在书博会上感受特别深刻的是越来越有气势和个性的集团展区,传达出来的求新求变、做强做大的积极姿态。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目前我国已经8家出版发行企业正式上市,并小成气候。针对出版业的上市潮,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负责人道出了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资本力量
让企业真正的脱胎虎骨
时代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说,上市公司的管理是极其严格的,但是经过苛刻的审查、管理之后,企业可以获得脱胎换骨的发展。经过近三年的资本运作,安徽出版集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涨,做事情有激情、有干劲,想法做法也是层出不穷,这都是市场竞争、企业上市带来的显著变化。从数字发展看,去年利润值达到了5个亿。不经过上市的洗礼,企业很难做到如此规范,更收获不到如此高额的利润。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认为,凤凰集团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实力。他们过去出版业主要讲产品、品牌、人才、市场的竞争,这些东西还会继续下去,但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资本竞争;二是数字化竞争优势。在几年前他们就成立了数字化中心,数字化出版,谁能把这个问题突破了,谁就能领先一步;三是体制、制度的建设。在跨所有制发展上,进行书业重组。在2年时间里,集团就吸纳了9家民营出版机构。民营企业获得了资源,他们也获得了活力。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刘清华表示,2010年10月,中南传媒开始上市,时间虽然不长,但变化是非常大的。比如集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营运作越发规范化、精细化;全球同行业对其集团更大的认同,不仅对话轻松,沟通理解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于是形成了在资源积累、精神积累、资本积累的三个方面的优势,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产业部主任张德意说,从操作层面说,上市促改革,促发展,从学理上说是重塑主体,创新体制,募集资金,提升能力;从当年现状讲,集团上市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资本及资本市场的认可,让股民得到应得的利润分配。上市融资后如何如何发展,集团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战略布局。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认为,该集团的A股上市目前已在计划当中,采取私募股权、联合并购、重组战略方式进行融资。其他兄弟出版单位已经在融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他们也将提升自己生产力,实现产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强者之路
在产业链上求发展
上市开启了产业聚合的闸门,优质出版资源借由资本市场向骨干出版企业汇聚。正如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所言:“无论什么产业,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撑都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出版产业如果能利用好资本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王亚非介绍,2008年9月18日,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核准,安徽出版集团以其所持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认购科大创新定向发行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业务整体上市。上市采取的方式是并购重组,和做IPO不一样。当初他们是从默默无闻做一些单一的图书,走向资本的介入、开展全方位产业链进程的开始。而选择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募集资金,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更可促使文化产业进行规范性运作。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公众公司的资格,让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感觉到它的形象、脉搏,感觉到它的存在、它的力量。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刘清华认为,中南传媒它是按照一个真正的传媒上市公司来组建的一个多介质、全流程的这样的一个传媒公司。目前是我国出版传媒类最大的蓝筹股。数据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如中南传媒现在图书的收入和来自图书的收入仅仅占到了中南传媒收入的67%-68%,其他的收入占到了30%多,未来的趋势是可以做到图书和其他产品的各自不同的格局的。甚至随着数字媒体产品的发展,传媒业务应该占到中南传媒的利润的更大部分,这就使得他们在受到市场一定挤压的前提下,能够拥有自己更好的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备受外界关注。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表示,一个集团要获得长期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思考今后的投资方向,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以地产为例,表面看,地产跟出版没有关联,实际上还是有资金的关联。他们便想到了做文化地产。目前,凤凰集团所属的凤凰置业已借壳上市,但产业多元化格局书业仍是重中之重。现在各兄弟出版集团都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他们的优势也将会在上市这个平台上体现出来。至于集团整体上市的问题,还需等一段时间,相信不会太久。
上市潮涌
加速出版产业洗牌
关于出版产业融资的制度瓶颈与出路,各大出版集团负责人均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认为,出版集团纷纷上市,竞争感、危机感相继而来。在凤凰集团的主营收入中,85%左右是出版和发行,利润占比61%左右,但是利润率却在下降。利润率下降在客观上反映了市场利润在摊薄,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时代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没有动力上市是有没有发展战略眼光的问题,上市与否是有没有能力去运作的问题。上市之前,要搞清楚是为谁上市?是否适合上市?上市之后,融来的资金用来做什么?也就是说,进入资本市场需要理性思考。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刘清华表示,出版业上不上市都将面临洗牌。种种迹象表明,国有出版企业上市热潮将在"十二五"期间延续。而已经上市的书业企业围绕主业、多元发展,未来5年业绩值得期待。随着上市企业数量增多,资本的力量越发显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真正“洗牌”中国书业版图。
“上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据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产业部主任张德意介绍,现行管理体制、运营方式如何与资本市场要求对接,出版行业的信用状况如何适应资本市场要求,传统出版业发展速度能否满足资本回报要求,在融入资本市场以后如何保持原有的控制力、如何保证内容导向、如何进行风险控制,这些都不能不引起关注。
据业内人士介绍,出版产业的未来离不开资本市场。如果说当资本及其运作成为行业发展方式,行业做强做大才有了真正的希望,那么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做强做大,完成由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过渡,就成为了出版业新的方向。“要拿出不一样的概念题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关注未来产品及业态的改造,这样资本介入方成。”当下,中国出版企业急需做的,就是改变和升级传统的出版经营和管理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的一个优质资源的整合。把资源植入上市公司后,这些资源带来的盈利能力是很巨大的。
记者 贾杰